土耳其为何要开凿运河,把伊斯坦布尔欧洲城区变成岛屿?
1453年,土耳其苏丹亲率大军,海陆并进包围了君士坦丁堡,但土耳其人使用了各种攻城手段,包括火炮、攻城锤、投石器,却始终无法攻克这座坚固的城市。
这是因为君士坦丁堡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一个海岬上,北面是金角湾,南面是马尔马拉海,沿海地区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金角湾入口处有铁链封锁,南北两面易守难攻,所以土耳其人很难突破城防。
最终土耳其人收买了热那亚商人,通过热那亚商人的地盘,铺设一条长约1.5公里的圆木滑行道,使用人力,畜力,把帆船拖上山头,滑进了金角湾之内,最终才攻克了这座城市。
此后这座城市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通过不断发展,现在的城市规模已经扩张到了金角湾以北,甚至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亚洲地区。
站在君士坦丁堡的老城墙之上,就可以俯瞰脚下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看到吞吐天下,气势磅礴的景象。那里船舶繁忙,各种各样的集装箱货轮络绎不绝,因此还产生了一句话,如果不了解什么是地缘优势,那就到伊斯坦布尔来,站在那里,你就可以理解其中的意义。
伊斯坦布尔扼黑海咽喉,地处亚欧交通要冲,土耳其正是利用了这种地缘优势,才逐步发展成了东地中海地区的区域强国。如果失去这座城市,土耳其的影响力和国力肯定会大打折扣。
土耳其历史上有两次险些失去伊斯坦布尔,一次是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一次是一战之后,当时土耳其差点被希腊赶出欧洲,还好有凯末尔带领土耳其人打败了希腊,保住了部分欧洲领土。所以现代土耳其成立后,对伊斯坦布尔各方面的安全都极为看重。
为了保障伊斯坦布尔的安全,土耳其便提出了开凿伊斯坦布尔运河的计划。这条运河,位于伊斯坦布尔西部,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一样,沟通黑海和马尔马拉海。运河建成后,伊斯坦布尔欧洲城区四面都将被海水围绕,成为一座岛屿。
那么土耳其为何要开凿运河呢?
难道是为了割裂与欧洲的联系,防止被欧洲夺走?其实不然,土耳其开凿伊斯坦布尔运河,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为了经济效益。土耳其海峡是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水道,通行的船舶非常多,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船舶还会越来越多。但土耳其海峡是天然的海峡,不能像苏伊士运河那样收取通行费。
现在苏伊士运河每年可以给埃及带去数十亿美元收益,这自然令人非常眼红。所以,如果开凿一条人工运河,那么就可以收取通行费,这将为土耳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为了保障伊斯坦布尔的安全。现在伊斯坦布尔已经发展成为土耳其第一大城市,土耳其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大量市民居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地区。但博斯普鲁斯海峡非常狭窄,两岸即是城区,随着通行船舶的增多,会给伊斯坦布尔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中亚有一个国家叫土库曼斯坦,被称为是另类的国度,这个国家采取特立独行的锁国政策。
这是一个把自己在国际社会上隐藏到极致,闷声不响过自己小日子的中亚小国,但如果你真的有去仔细了解过它,土库曼斯坦绝不是我们想得那么简单。
遗忘世界里的另类国度
中国的西方,也就是中亚,对于大多数地理不是特别敏感的中国人,其实就是一片浆糊。在大众的印象里基本可以概括为:就是一大堆斯坦们居住的地方。
关于他们的国家、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历史、他们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国人都知之甚少。
对于世界来说,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存在感的地方。所以中亚到底是什么样子?其实中国的诗歌对于东亚的描述基本上都有着大漠风尘的感觉,比如“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不度玉门关”,所以大多数国人觉得,西出玉门关之外全都是沙海。
其实这个感觉并没有错,中亚小国土库曼斯坦的大部分国土的确就是沙漠,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为内陆国家,有大概五分之四的的国土被卡拉库姆大沙漠覆盖。
这个国家的气候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广袤的沙漠加干燥的气候,使得土库曼斯坦成为了全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当地还经常会受到地震的威胁,因为它刚好处在地中海地震带上。
又是干旱,又是地震,乍听之下,如此不堪的地理环境,土库曼斯坦按道理应该是一个比较落后的贫穷国家才对,但是土库曼斯的人民根本不愁吃喝,就算自己不能种粮食,也可以去其他地方买,他们活的很另类。
原因是它的天然气和石油储备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尤其是天然气,储备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五,富有的油气资源,使得土库曼斯坦不仅不穷,反而很"富"。此外,在土库曼斯坦,总统就是权力的化身,国家的生死存亡皆系与总统一人。
这类似中国封建时期的皇帝的概念,这种"专制"是绝不能被世界主流所认可的。土库曼斯坦曾经活在苏联的庇护下,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个原本想活在大树下,偏安一隅的小国逐渐进入世界的视野,在这个被遗忘的中亚世界,土库曼斯坦毫无名气可言,但由于其能源的富裕,逐渐成为了世界强国争夺的目标。
风云之地下的独善其身
虽说当下世界各国人民对于中亚很忽视,但如果纵观数千年中亚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身为欧亚大陆的“中原”,中亚是一个各势力的群雄逐鹿之所,也就是自古的四战之地。
从整个国家的存在感上,土库曼斯坦甚至希望在世界地图上给自己打一个马赛克,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个国家的外交环境十分复杂,同样面临着站队的选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和以俄罗斯为首的东欧势力都在向其抛出橄榄枝。
但无论选择东方或者西方,都会受到另一方的打压和排挤。土库曼斯坦曾经是苏联的一员,以加盟国方式并入苏联,当时苏联盛极一时,有苏联作为后盾,完全不用担心成为众矢之的。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土库曼斯坦也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大国博弈下的一枚棋子,在大国越发激烈的竞争中,自己难免不会遭受池鱼之殃。因此,为了避免再次被卷入国际争端,土库曼斯坦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宣布正式独立。
1995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土库曼斯坦公开宣布自己永久中立,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永久中立国。这项决议对于土库曼斯坦这样一个中亚小国来讲是绝对的明智之选。
在外交方面的开放合作,并且选择成为永不站队的中立国,使得土库曼斯坦不会再为了站队选择这个问题去烦恼,它可以选择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内建设,永久的中立对于小国而言是一道很好的护身符。
有了这道护身符,土库曼斯坦在国际外交更加的游刃有余,把自己的优势资源作为自己的外交筹码,对邻国的交往中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在解决国家争端中也贯彻中立国的原则。
在这片四战之地,土库曼斯坦凭借自己的小国大智的外交手段,不仅和邻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其国际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
1971年苏联的地质学家来到了土库曼斯坦,他们在勘探的时候当地一个超级地下洞穴,结果不小心造成了里面的天然气泄漏,这位科学家可能觉得这里面除了天然气还有更多的有害气体,会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决定一烧了之。
结果这一烧到现在都没停下来,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地狱之门“。甚至现在还有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跟这个大火炉有着重要的关系。无论如何,“地狱之门“给封闭、另类和低调的土库曼斯坦带去了另一丝神秘的色彩。
现如今,“地狱之门”的名气甚至超过了土库曼斯坦这个国家本身,以至于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个国家可是闷声发大财的典型,他们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自己的国内建设,近几年的建设成就也是可圈可点。
如前文所说,虽然这个国家土地贫瘠,但他们通过不断地勘探,发现了更多的石油天然气储备,通过国内宝藏资源的开发,一切都变得不同了,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建设方向。首先,土库曼斯坦大力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与其他中东国家不一样的是,这个国家的人民非常勤劳的,所以他们主要输出的是成品石油,而不是原油。成品油的输出对于土库曼斯坦的长期发展是极为有利,符合土库曼斯坦民族的风格超级豪华酒店OGuzkent的建立,就是告诉全世界,我富得流石油。
其次,由于国土内广袤的沙漠面积,这个国家很缺水,所以土库曼斯坦更倾向于选择发展节水农业,畜牧业,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孔子的这段话表现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孔子希望国家的财富能够平均分配,这样贫穷就会消失。土库曼斯坦是切实地贯彻了这个理念,石油卖起来了,国家富起来了,但是财富并没有流入到少数人手里,每个土库曼斯坦人都可以获益。
全国六百万人口都可以免费使用天然气和电,虽然人均7000美元的可支配收入在发达国家看来不算惊人,但极低的生活成本让土库曼斯坦人折算几百元人民币就可以满足一个家庭一整月的开销,对比7000美元,这确实很有性价比。
此外,土库曼斯坦还具备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老百姓从生到死都有对应的福利政策,可以说,这里的百姓生活幸福感是极佳的,这个国家对他们来说,就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我们可能会对土库曼斯坦的“封闭”会有更多的理解,如果单纯认为它是一个封锁的国家,可能还不够准确。从它的外交、外贸态度上,他们其实内心非常明白,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已经是大势所趋,它也非常希望能顺应这个潮流。
但对于百姓来说,这个国家太小太偏了,为了人民的安全,他们把自己的国家锁起来,保障人心不散。
这种大隐隐于市的观念,无疑问是正确的,收获了民心也巩固了政权。比起那些高调挑衅,频繁站队的国家例如利比亚和伊拉克等,另类、低调无疑是一种身处乱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