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深圳建设成中国最具特色的宜居城市?
千城一面,这是中国各大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深圳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如何避免同质化?有人说,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要彰显城市特色和人文特色,这是城市的灵魂。深圳如何找到自己的城市特色和灵魂?面对全国100多个城市确立“宜居城市”的目标,深圳如何打造中国最具特色的宜居城市?……在市人居环境委和深圳晚报联合开展的“一起思考城市,为宜居城市建言献策”活动中,这些问题成为专家和市民讨论的热点。多样性:凝聚深圳宜居之魂。一个理想的宜居城市,必须突出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深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先听听舆论的呼声吧。今年,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发起了一项“宜居城市”的万人民意调查。根据一个宜居城市的数据,“城市的年轻与包容”和“对不同特色文化的尊重”以相同的认可度排名第一。这两个数字体现了深圳最大的城市特色:那就是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深圳特区30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移民史。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移民带着梦想来到这座城市,共同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移民城市形成的独特文化和精神,是深圳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深圳社科院研究员葛洪认为,移民文化和精神的创新性、开放性和兼容性,使深圳比北京、广州等城市更具优势和独特性。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金本对深圳的移民文化做了深入分析。他认为,这种移民文化具有以下传统城市不具备的优势:一是因为当地没有根深蒂固的旧利益格局,所以相对公平平等;二是没有历史包袱,要勇于和善于创新;第三,年轻人是主体,充满激情和活力;第四,价值观多元化,形成包容、宽容的社会氛围。真正宜居的城市,离不开这种平等、创新、激情、包容的社会氛围,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如何让多元包容的移民文化凝聚成深圳的宜居之魂?深圳经济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专家认为,近年来,深圳的城市理想精神有所弱化,小康和追求享受的精神状态有所增强。因此,如何保持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的魄力、梦想和理想主义精神,重塑深圳多元包容的文化力量,将关系到深圳未来的城市命运。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发玉认为,要积极营造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让多元文化背景的居民感受到文化上的舒适和惬意。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主席毕雪峰建议,更多的思想在深圳碰撞、融合、升华,再从深圳走向世界。深圳,在各种力量的汇聚推动下,将使generate更具活力和创新力。滨海特色:点亮宜居深圳的“亮点”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建设沿海特色宜居城市”是刚刚结束的深圳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目标。“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深圳要制定生态保护和建设长远规划,针对东西部山海资源,开发建设高水平、低密度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区。加强滨海公共空空间规划设计管控,突出滨海城市风貌特色和城市总体设计要求,高标准开展深圳湾区、东部沿海地区、西部休闲岸线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着力打造一批优秀建筑作品和城市亮点工程。深圳作为宜居滨海城市的定位得到了很多专家和市民的认可。金本认为,游泳、观光、度假和品尝海鲜是深圳人和许多来深圳的游客的一大乐趣。我们应该珍惜和充分发挥这种滨海资源,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滨海休闲产业,为建设宜居城市增添新亮点。“让大海离市民更近。”这也是很多深圳市民的期待。“深圳虽然是沿海城市,但除了大大小小的梅沙和红树林滨海公园,深圳人很难找到一个可以直接和大海对话的地方。”在一家文化公司工作的陈红涛说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靠海不临海”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一大遗憾。如何把滨海美景打造成深圳最大的宜居景点?向东看,深圳市政协海洋调研组认为,东部133公里海岸线山海相连,景色宜人,拥有23个优良海滩,适合开辟海滨度假胜地。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一定要宏大,景点建设要震撼,要符合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步伐。要采取高品位战略,瞄准国际水平,科学规划,审慎开发,高质量建设,形成深圳的特色优势,确立深圳的国际沿海城市地位。如何让滨海美景成为每个市民都喜欢的景点?交通是一大瓶颈。CPPCC委员简迪安认为,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和交通拥堵是影响市民享受东方美景的最大障碍。希望市政府加快东部交通建设,尽快启动地铁8号线建设,完善公交线路,让东部海景成为深圳市民生活休闲的好去处。海景的开发要以人为本。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曲建认为,东部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人为本,强调亲和力、参与性和休闲性。海外夏威夷、黄金海岸等。,所有海滩公共资源属于全民所有。这种模式在海南三亚领先一步。将海滩这一自然资源市民化、公共化,是建设具有滨海特色的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宜居
宜居”:打造宜居“样板”宜居城市深圳,首先是宜居。这是深大金融系主任郭世平教授通过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他曾经在世界著名的宜居城市温哥华生活过一段时间,虽然那里的城市环境非常宜居,生活也非常舒适,但由于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并没有待很久。后来他去过几个国家,国内很多城市,但是综合比较之后,他选择了深圳,因为那里有很好的创业环境。世平认为宜居可以分为“小宜居”和“大宜居”。小宜居就是退休后好好生活,相当于养老的地方;宜居性大,就是环境不仅适合居住,也适合工作和创业。深圳要建设宜居城市,当然不是“小宜居”,而是“大宜居”的典范。市人居环境委“宜居城市”民意调查显示,“优良的创业环境和公平性”、“丰富的就业机会”是公众认可度较高的深圳宜居特征。深圳如何继续打造“创业型城市”?CPPCC委员张俊标建议,深圳应加强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任用、激励、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机制,打开经济特区大门,欢迎各类人才流入,形成多层次人才梯队,实施“柔性人才引进”、“人才安居”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彻底打破人才身份限制,促进人才合理、有序、自由流动,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空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落地生根”。应借鉴苏州、长沙等地的“引才”策略,大量引进高端人才,为深圳吸引全球创新人才创造制度环境。“‘叶仪
宜居’,这应该是深圳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
深圳特区建设之初的资金来源?
深圳特区最早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外商投资。
深圳是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时就建立的特区。当时国内资源匮乏,资金比较紧张,中央拨款有限,因此大部分资金还是来自于外商投资。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最大的优势是靠近香港,便于从香港获得大量的外商资金以及企业订单,从而为深圳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资本基础和产业基础。
试分析深圳市建立经济特区的优越地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水网密布。
背靠珠江三角洲,平原广阔,自然条件优越。毗邻香港,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侨乡,水陆交通便利。
深圳的来历?
深圳的历史:
1、“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
于清朝初年建墟。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2、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
3、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
4、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
5、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
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
6、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
7、公元1573年
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8、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9、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
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现址仍在南头。
10、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
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深圳?
因为深圳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是中央划定的经济特区。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东省省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地处广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接壤。
深圳是国务院定位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并称“北上广深”。 全市下辖罗湖区、龙岗区、龙华区、福田区、宝安区、南山区、盐田区、坪山区8个行政区。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深圳市域边界设有中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也是重要的边境口岸城市,皇岗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