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票房破十亿还是一件很难的事儿。

徐峥的《泰囧》成为第一部票房破十亿的国产电影之后,现在已经有95部国产电影达到了10亿以上的票房。

由此开启了大家对票房的讨论,票房能否代表一部电影的好坏也逐渐成了热门。

唯票房论的流行源于吴京。

2017年一部《战狼2》,票房56.95亿,2019年一部《流浪地球》,票房46.88亿。

两部电影破百亿,创造了华语影史的票房纪录,让大众开始关注票房,并且很多时候都拿票房说事。

但是票房并不是全部,某部电影票房的高低不能说明这部电影的好坏。

因为有时候,票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一定好片就能获得高票房,如2.7分的烂片《十年一品温如言》首日便破亿。

而这部电影则是得益于档期和宣发,与电影本身的关联不大,就算是在银幕上播放幻灯片也能“骗”几波观众入场。

票房分为冲动型、口碑型,被逼无奈型与上当受骗型。

华语票房榜前三十名中有四部评分低于6分的烂片,前五评分全部过7分。

四部烂片是《唐人街探案3》,票房45.24亿、《捉妖记2》,票房22.37亿、《前任3:再见前任》,票房19.42亿、《功夫瑜伽》,票房17.53亿。

五部好片是《长津湖》,票房57.75亿、《战狼2》,票房56.95亿、《你好,李焕英》,票房54.14亿、《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50.36亿、《流浪地球》,票房46,88亿。

这九部电影便很好地诠释了四种形式的票房。

《前任3:再见前任》和《战狼2》属于冲动型,前者因为宣发将电影当成了年轻男女的仪式感,并满足他们之间的社交属性。

后者是激发了民族自信心,引发全国人民的爱国共鸣,从而让票房节节攀升,都属于调动情绪,促进票房增长。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属于口碑型。

2019年的暑期档本不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天下,毕竟这部动画的卖相太小,而且国产动画让人伤透了心。

所以那年的暑期档冠军几乎都是在《烈火英雄》、《扫毒2》、《银河补习班》和《狮子王》之间抉择。

可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横空出世,让大家看到了高口碑的无限可能。

由于点映的推波助澜,《哪吒》首映拿下了32.5%的超高排片,次日升至41.6%,到了第六天竟然达到了53.3%,一直到第22天,排片才降至30%以下。

《流浪地球》的走势比《哪吒之魔童降世》都艰难。

国产动画好歹偶尔有好片出现,可是国产科幻从来都是烂片的洼地,更何况《流浪地球》遇到的还是春节档。

与之同档期的有宁浩、黄渤、沈腾联手的《疯狂的外星人》,韩寒、沈腾初次合作的《飞驰人生》,以及周星驰、王宝强首次合作的《新喜剧之王》。

因此2019年的春节档一开始,《流浪地球》就处于弱势。

幸亏得益于主演吴京的号召力,才在上映首日捞到了11.5%的排片,同期的《疯狂的外星人》为20.4%,《飞驰人生》是21%,《新喜剧之王》是19%。

三天过后,《流浪地球》开始逆袭,票房和口碑全面领先于同档期所有电影,并且让中国科幻看到了希望,这才有了破40亿的高票房。

《你好,李焕英》属于被逼无奈型。

那时整个电影市场因为疫情停摆,《唐人街探案3》让大家翘首以盼,报复性消费一触即发。

所以《唐人街探案3》才会在双平台的想看人数破千万,预售票房达9.68亿,首映日票房破10亿。

可是高票房与成片质量不匹配。

恶评如潮的口碑让观众转而投向同是合家欢喜剧的《你好,李焕英》,直接助其票房起飞。

本来第一选择是《唐人街探案3》,但是陈思诚的不争气,让大家投入了容易引发共情的《你好,李焕英》。

《唐人街探案3》和《捉妖记2》属于上当受骗型。

这两部电影因为前作的好口碑以及留下的悬念才备受期待,进而在预售阶段得到了高票房。

而且在上映前七天,单日票房都能够破亿,但是当观众发现它们是烂片时,反噬就来了,排片和票房同比骤降。

冲动型、口碑型,被逼无奈型与上当受骗型。

这四种类型的票房形式,只有口碑型才能用票房代表某部片是好片,其他都不可取。

国外同样也适用,《教父》就是典型的例子,以600万美元的投资,国内外皆9分以上的评分,得到了2亿4500万美元的票房。

《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则是另一种极端,口碑奇差,但是票房超高,国内14.34亿,全球累计票房7.59亿美元,赚得盆满钵满。

票房代表的是人民的喜闻乐见,但这个喜闻乐见是浅显的喜欢。

如王家卫的电影,不论是《阿飞正传》、《东邪西毒》,还是《春光乍泄》、《花样年华》,票房都不如意。

甚至《阿飞正传》上映后,赔了个底朝天,4000万的投资连一半都没有赚回,差点让邓光荣的影之杰公司破产。

可是这就能说明王家卫的电影都是烂片吗?当然不行。

王家卫的电影以波动的人物情绪和跳动的思维代替固有的情节,呈现出生活化、心理化、情绪化、个性化和风格化的趋向。

他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部分,寥寥数笔勾勒出情感世界的千沟万壑,轻而易举的把世间百态影射到人们心中。

而且他的电影在美学造诣上简直是登峰造极,所有后来者或多或少都借鉴过王家卫的美学风格,对后辈们影响深远。

由此可知,电影是一个综合性的产物,票房只是一时的数字。

有些时候,票房高能说明电影好,但更多时候,票房高只能表示触碰了当下的点,可能与质量的关系不大。

就像情人节档的电影都是烂片,可它们都有不俗的票房。

大部分文艺片评分都不低,但是它们都没有高票房,因为文艺片晦涩难懂,与通俗易懂、快速便捷的电影市场运行规律不符,自然不受大多数观众喜爱。

这些文艺片下映后,经过慢慢细品,它的浓郁香味就出来了,可是这种需要时间沉淀的好,很难一下子通过票房体现出来。

所以用票房衡量电影,只是代表这部电影有没有赔钱,受众差异,并不能表示这部电影的质量高低,否则很多牛鬼蛇神都出来了。

不过,以票房评价电影,这口片面理解的“锅”不该放在观众的背上。

普通观众看电影的目的很简单,大部分人只在乎值得不值得,不关心片中的摄影、构图、意境、内涵,这样太累了。

只要某部电影让他们乐了、哭了、满足了,那就是一部好电影,他们享受的是直给,而不是高门槛。

归根结底,只要做到了黑泽明说的那句话,大家就不会只用票房来衡量电影的好坏了。

他说:“最难的,是提高观众的电影欣赏水平,这需要花大力气,而降低它是容易的,现在正是如此。

因此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电影鉴赏能力,在这方面培养观众,这是项极困难但又有挑战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