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电脑硬件DIY爱好者而言,随便一个理由都可以大兴土木、兴师动众的折腾。然而这次我的理由相对比较充分:硬件发展如此之快,源动力之电源供给需要势在必行。

有了1,再谈2和3也就顺理成章,又顺便把CPU散热器搞一个好玩的新东西。

于是在这“玄冥二老”的陪伴下,我的ITX小机箱再次迎来折腾之旅。

这次电源选用的全铝外壳比钢材要轻便很多,ITX机箱追求的轻量化,在各个方面都是要考虑。

SFX的难点在于方寸之间要干成大事,小巧玲珑的身材,125*100*63.5mm尺寸,仅巴掌大。

贴心的是还附赠有ATX转结板,750W的大功率,偶尔客串ATX绰绰有余,当打之年。

80plus白金认证是实打实的保证,可以带来高达93%以上的转换效率。

大单路12V,最高62A输入,小身材大底气。

电脑硬件的散热问题非常重要,性能越好的设备需求的散热环境要求越高。SFX电源尺寸受限,散热就需要更好布局才行~92mm双滚珠风扇把静音在配置方面做到位;为了达到静音+低耗的效果,采用智能启停设计,根据负载情况自动选择风扇停/转。

白金级认证需要在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位,电源中重要元件之一的主电容及固态电容,这次也安排全日系电容,相当厚道。

技术方面,这款电源采用LLC谐振+DC-DC+SR同步整流的综合方案,是业内非常高级的技术方案,白金级的压迫感是全方位的优秀才能堆出来。

先来回忆一件我的装机糗事:上学时候我电脑主机电源损坏,烧了!还好有惊无险,除电源外没有任何其他硬件损坏,算是给穷学生一点心理慰藉。

也就是打那之后,我在每一次的装机之旅中会特别关注电源的安全保护机制,这次不仅不例外,甚至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NTC防过热+MOV防雷+Relay断电保护,三重保护算无遗策,防止电压、电流异常带来的冲击。

电子产品的售后问题也很重要,这款电源厂家承诺10年换新,而且只换不修,足够让人眼前一亮!

小巧当中藏厚道,各类接口相当齐全,对于ITX机箱而言这些模组接口明显是配置富余,满足高端配置需求。

对于一款SFX电源而言,这种ATX模组电源才会配置的多条模组线确实是有点过于丰富。也许是为了客串ATX电源时不失方寸,750W的白金电源底气十足。

超频三家的东西一向是性价比不错,CPU散热我选用超频三降龙V53W下压式散热器。与电源一样,V53W也是采用92mm的风扇,不同的是,这是一把带框风扇,周边的外散气流也被边框笼络,最大化压入下方鳍片,带来二次降温的加成。

V53W扣具支持12代CPU,双平台实现向下全支持,适用范围很广泛。

众所周知热管数量越多,散热效率越高。下压式散热器大多采用4热管设计,V53W的5热管设计可以有一定的优越感,可以解决高功率CPU散热问题。

鳍片也不含糊,52片鳍片整齐排列,搭接紧凑,空隙均匀,让热量最快散播在周围空气中。

五热管双向交叉其中,紧密环抱。

整面纯铜铣平处理,与CPU接触面更加平整,散热硅脂会被压至薄薄一层,即使导热硅脂热传导效率不俗,但能少则少,接触越紧密,热量消散才更快。

ITX受限于空间,散热问题一直是业内头疼问题,电源及CPU散热器是机箱内重要的散热元器件,我还是使用周身全部散热孔的超频三蜂鸟i100 pro机箱。

ITX机箱的下压式散热器大多采用主板预装模式,需要提前将CPU、散热器、内存条安装至主板上,再将整个主板塞入机箱内。

这个主机使用的环境并不要求高性能,CPU我没有选择高热量的11代及12代,选择了10代性价比的10105。

散热硅脂并不是一劳永逸,使用时需要注意更换;对于CPU、显卡等发热大户,散热硅脂一般每半年左右就需要换一次,选择好一些的硅脂很有必要。

散热硅脂我一直使用九州风神的EX750,这款国产硅脂的稳定性很好,性价比也合适。

EX750针管式封装可以保证长期、多次使用,密闭性很好,随涂随用;硅脂黏度相对略高,不会随意流淌,包装内为用户准备了小刮板,散热硅脂刮平处理,这样原则上更均匀。

硅脂涂抹成如何形状最好,大众普遍推荐“X式”与“九点式”,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拉几条横条也是可以的。我一般比较喜欢“X式”,这种涂抹方式最省心;“九点式”我也试过,总是因为九个点距离不均而犯强迫症,这不给自己找不爽么……

总之,涂抹均匀即可。

受制于机箱内空间尺寸,主流下压式散热器均使用快装设计,在主板入机箱前就把CPU&散热器、内存条、M.2 SSD等硬件提前预装,然后整个主板丢进机箱中固定即可。

让我觉得很舒服的是这一堆扁平的模组线,摸起来比大多数模组线都要软,实际装机时候柔软的模组线简直不要太舒服!在ITX机箱小空间内走线更方便。

机箱是超频三家的产品,为了更精确安装,我也同样选择了匹配的显卡转接线,原汤化原食,尺寸、传输效率更稳定。

最近显卡价格一降再降,让我也即将看到黎明。30系显卡价格尚未恢复平价,家中GTX1070也只能继续老骥伏枥。搭配显卡转接线让显卡侧装,完成合体。

左侧孔洞为电源及CPU散热器提供散热空间;右侧孔洞则让显卡恣意散热。谁还说ITX散热不行?

小空间内部风扇不多,电源1把、CPU散热器1把、显卡3把,整体声音控制得相当到位。

即使10105热功耗仅有65W,在如此小尺寸的散热下,也是可以相对有热量加成。AIDA64单烤FPU跑够15min,过程温度在63~68℃间,92mm风扇有这种散热效果着实不简单。

小机箱非常小巧,放在仅1m长的小桌上也不显拥挤,机箱上方还可以放置一些小物件作为点缀,按需DIY个人环境,也算是空间的有效利用。

CPU65W,显卡125W,杂七杂八按40W算,目前仅230W左右的实际产出。然而750W的白金电源转换效率高达93%,实际功率700W左右,也就是说我还有470W的空间可以去操作,该升级就升级!

散热够用、电源预留,算是我对这个小机箱的再一次温柔呵护。硬件这类东西,保不齐什么时候心血来潮又来折腾一番,必要的硬件配置搭配是需要提前未雨绸缪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