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里的男主角,被称为易先生。里面的反派易先生是由影帝梁朝伟饰演的,影片中的易先生是汪伪特务的头目,血债累累,而这个人物原型,便是那个时代的特工头目——丁默邨。丁默邨是湖南常德人,早年便参加革命,曾加入地下党。20岁的时候在上海加入国民党。

历史上易先生原型是谁(人物易先生是谁扮演的)-编程知识网

关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原型人物的传说很多,尤其是导演李安把《色,戒》搬上荧屏后,关于《色,戒》原型人物猜测和讨论就更加的激烈。

有人猜测故事原型是张爱玲和胡兰成,也有人猜测是张爱玲听胡兰成说来的故事,也有猜测:王佳芝的原型是郑苹如,易先生的的原型是丁默邨。

《色,戒》说的比较集中的观点:是王佳芝的原型是郑苹如,易先生的的原型是丁默邨。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一起让事实就是来说话,一起来探究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的原型到底为何人?

1.《色,戒》创作的来龙去脉。

《色,戒》1978年1月出版于《皇冠》杂志。当时张爱玲在美国。

张爱玲创作《色,戒》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小故事。张爱玲20世纪五十年代听宋淇(宋淇为张爱玲遗产继承人)讲过三个有趣的小故事。

其中一个小故事就是创作《色,戒》的灵感来源。张爱玲当时比较喜欢这个小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燕京一群爱国大学生、中学生,都是富家大少爷,还有女生是开滦煤矿买办家的双胞胎女儿,他们自发组织了一个组小单位,在天津打死几个汉奸,后被一个联系戴笠军统的人,组织起来。

组织刚成立不久后被反间谍组织发现,抓起来审问觉得这些学生不像地下组织,后来就放了。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简单。但是张爱玲很是喜欢。

听了这个小故事后,张爱玲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搬到了广东、香港和上海,加上汪精卫等历史事件,就构思成了《色,戒》的初步架构。

张爱玲在小说人物的定位和场景定位都是很严谨的,她曾经与宋淇讨论过小说中王佳芝买钻戒的场景定位。

当时小说中暗杀的场景最早是在永安百货,但是后来宋淇建议提出,永安百货不卖钻石戒指,按照张爱玲和宋淇对上海熟悉的回忆,特意花了地图,专门设计了故事发生地上海南京西路的街景。

所以让读者觉得更真实,感觉就是旧上海发生的一段故事。

2.《色,戒》的王佳芝不是郑苹如,易先生也不是丁默邨。

根据张爱玲创作《色,戒》创作的来龙去脉得出:王佳芝原型人物不是郑苹如,易先生也不是丁默邨。

郑苹如是专业的特工,是有着专业特工的专业心理素质,也有着特工专业的技能,是民族爱国女英雄。

而小说中王佳芝仅仅是一个普通学生,受特务安排,做一件特别的任务,所以她有着普通人的心里,也有着普通人的心里弱点。

所以在执行任务时会爱上易先生,会在临时变卦放走易先生。最后她的及她的同学们被一网打尽。

为了故事的合理性,张爱玲与宋淇曾探讨,易先生一定要写的有别于其他军统人员,有别于他们的冷。

所以,一定要有其可爱的地方,要不然王佳芝一定不会动心。易先生长得“鼠像”,但“鼠像”主贵,在决定买戒指的时刻,易先生也爱上了王佳芝。

而作为当时的作为超级特务的丁默邨是,是一个很冷的特务,一个不会有感情的特务。所以他不是易先生的原型。

所以这里插一句,李安导演对原著人物心里的把握是很准确的。

电影中易先生在王佳芝一曲《天涯歌女》的小曲潸然泪下,这是一个做军统人不应该有的含情脉脉,而易先生身上却有一缕深情。

张爱玲是一位喜欢写生活,写饮食男女的作家,她的作品里没有战争没有革命,她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

所以在张爱玲这部《色戒》中依然保持她不写历史的志愿,只写她所感兴趣的生活,也说明这个故事真的和历史上的郑苹如和丁默邨没有关系。

3. 张爱玲有文章解释说——艺术并不模仿人生!更深的理解为:王佳芝没有原型、易先生也没有原型。

到底原型人物是谁呢?大家看的很着急。

作为一位读者首先要知道《色,戒》是一部小说,而不能把当做一个评论文章或者历史研究学术论文去看。

所以对于人物的原型不用探究,尊重作品,尊重作者的构思,按着作者帮读者构思的小说氛围,读下去,品味小说中的人物和情结的细腻就好,他们就是小说里的人物。

创作的来龙去脉上文已讲过。王佳芝和易先生都没有原型人物。没有原型人物推理的证据来自张爱玲在《续集自序》的原话,原文如下:

张爱玲《续集自序》——最近又有人说,《色,戒》的女主角确有其人,证明我必有所据,而他说的这篇报导是近年才以回忆录形式出现的。

当年敌伪特务斗争的内幕那里轮得到我们这种平常百姓知道底细?记得王尔德说过,“艺术并不模仿人生,只有人生模仿艺术。”我很高兴我在一九五三年开始构思的短篇小说终于在人生上有了着落。

正如张爱玲说:我没有写历史的志愿,也没有资格评论史学家应持何种态度。…….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

那些历史和政治之外有趣的故事,就是这些不相干的“有趣”的事情,张爱玲捕捉下来的瞬间,加工成了为我们广大读者所喜欢的成永恒作品。这就是文学作品的意义伟大之所在!

确实,就如王尔德说,“艺术并不模仿人生,只有人生模仿艺术。”也感谢张爱玲女士给广大读者留下了遐想无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