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们讲述了孟菲斯风格与美国旧金山派的融合,这样的融合再次丰富了后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至今仍然是设计师们喜欢借鉴引用的一种风格。
45回:孟菲斯与美国旧金山派
本次我们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所谓“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20世纪最后20年里,平面设计的工具与方式竟然开始彻底改变,原因是个人电脑出现了。
苹果Mac诞生
1984年,第一台能够做平面设计的个人电脑在苹果乔布斯的手中诞生,名为“麦金托什” (Macintosh),这就是为何苹果电脑都叫Mac的原因。
苹果公司的第一台“麦金托什”个人电脑
至于麦金托什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有知名的同名设计师,就是14回《格拉斯哥四人组》中谈到的英国设计师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其风格被归纳到新艺术运动阵营,善于在设计中组合曲线与直线,改善了新艺术风格过于女性化的特征。
麦金托什
麦金托什的平面设计作品
国内蛮多设计文章在误传乔布斯因为欣赏麦金托什所以用了他的名字命名苹果电脑,事实并非这样。
乔布斯最初是希望采用一种名为“McIntosh” (海棠)的加拿大苹果来命名产品,但版权跟一个音频制造设备冲突,意思是人家已经注册过,所以才将拼写改为““Macintosh”,因此跟设计师麦金托什撞名。
加拿大“McIntosh” 苹果
所以以后大家看到类似文章在谈,记得提醒他们更正。
麦金托什电脑具有视窗与鼠标,虽然还是黑白系统,但属于当时电脑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与胜利。
而且首次集成了可以处理图像及文字的软件,于是就有设计师开始尝鲜,采用电脑进行设计。
比如44回新浪潮风格里谈到的艾普里尔·格莱曼(April Greiman)就是首批吃螃蟹的人。
格莱曼的平面设计作品
而世界上第一款图文设计软件也由苹果公司开发,随着麦金托什电脑一起发布,名为“MacPaint”,中文直译叫“麦克油漆”。
配合这款软件一起的还有文字处理软件“MacWrite”,中文直译叫“麦克书写”,当时两款软件打包一起售价195美元。
在当年乔布斯的产品发布会上,还为大家展示过这款软件绘制的浮世绘图像,图像创作者是美国女平面设计师苏珊·卡雷(Susan Kare),后来她成为乔布斯另一个公司Next的创意总监。
苏珊·卡雷采用“MacPaint”绘制的图像
苹果的设计软件形成图像的原理是点矩阵组合,所以看起来不够平滑。
更大的进展出现在1985年,著名的Adobe(阿多比)公司开发出Post Script系统,这属于一种编程语言。
它发明了“贝泽线”(Bezier Splines),可以通过数学方式以4个点控制及处理曲线,让图形显得圆滑与自然。
“贝泽线”的原理
而到了1990年,伟大的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也在Adobe公司诞生,平地一声雷,设计江湖就这样变天。
因为Photoshop可以让非科班的大众也能尝试设计自己的图形图像,或者字体。
Adobe公司的第一代Photoshop
可以说苹果电脑+阿多比软件让平面设计正式进入全民“数码时代”。
这个时代以电脑为代表,其实身后还包括了数码照相机、数码录像机,扫描仪、光盘刻印机、互联网等一系列新型数码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崛起。
1990年代的数码器材
情况好像武器一下子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不管你最初修炼的是咏春拳还是太极拳,在机关枪面前,两者好像不再是一回事。
那么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现了哪些代表性的设计师呢?
数码时代的设计先驱
最早一批数码时代的设计先驱在美国出现,其中主要有三位人物,分别是艾普里尔·格莱曼(April Greiman),鲁迪·凡德兰斯(Rudy Vanderlans)及约翰·赫塞(John Hersey)。
数码设计的三位先驱
我们在新浪潮风格那一回谈过格莱曼的设计特色是喜欢通过二维方式制造三维空间感,而电脑工具则有助于她处理这样的复杂表现,而且大大提升时间效率。
1987年时候,美国的明尼苏达州(Minnesota)一个艺术中心邀请她设计名为《设计季刊》的杂志。
格莱曼借用该中心的电脑进行操作,当时苹果电脑还非常昂贵,定价接近10000美元,所以一般而言,很少个人设计师会自己直接购置电脑。
格莱曼采用电脑设计的《设计季刊》
格莱曼当时使用的图像是通过数码录像机进行摄取的,再通过数码处理将文字与图形放在电脑中进行排版设计,通过重叠混合等方式,形成复杂但新颖的视觉效果。
而且经过电脑处理的图像质感完全不一样。
格莱曼电脑设计过程存照
好比电动车跟汽油车,开起来就是不一样,这种质感在当时看来就是图形图像线条更加平滑规范,色彩更加鲜明(这是后期)。
格莱曼用电脑上了瘾,后来开始专门研究,专注于数码化设计创作,获得不错的成果。
格莱曼的电脑设计作品
凡德兰斯则是在1984年开始做一份名为《流亡者》(《Emigre》)的平面设计先锋杂志,杂志第二期开始采用苹果电脑进行设计,定位于探索数码设计的各种可能性。
《流亡者》平面设计杂志
该杂志慢慢成为数码设计的试验场,他们基于电脑数码技术不断挖掘设计的可能性与不同效果,跟做化学实验是差不多。
这样的主题让杂志广受欢迎,发行量很快突破7000份,越来越多设计界人士开始关注与订阅。
当电脑数码技术诞生,情况跟工业生产刚刚开始发展时一样,普遍的设计师都排斥及反对电脑设计,认为这样的技术不完善,无法取代手工。
其实更深层的理由是大家都不想改变现状,都不希望被破坏规矩,损害自身利益。
《流亡者》杂志封面封底
所以历史总是不断重演,一些顽固保守的朋友因为不接受革新而丧失很多机会,而拥抱变化的人们则在变革中找到广阔空间,实现逆袭。
尤其是1990年photoshop诞生后,大部分设计师从不接受到不得不进入电脑设计模式,不然他们自身工作都成为问题。
比如现在很多公司针对平面设计师的招聘,都增加了懂得使用C4D软件及视频剪辑一样,市场的作用力是最大的,市场会决定什么人能留下来。
《流亡者》杂志封面
《流亡者》杂志除了自己做试验,后期更是开设专栏访问很多重要的,采用电脑进行设计的设计师,通过交流互动形式切磋数码设计的技术及思路。
《流亡者》杂志很快成为当时最权威的数码技术平面设计的资讯媒介。
《流亡者》杂志封面
到了1987年,凡德兰斯跟朋友扎娜·里科(Zuzana Licko)一起成立了“流亡者平面设计公司”,主打数码设计业务,走在时代前沿,成为革新中的弄潮儿。
而且因为扎娜具有电脑软件程序编写的教育背景(当时极少数人具有这样的知识),他们居然还自行开发了一个名为“字体设计”(Font Editor)的软件,可用于字体设计,大大提升设计效率,丰富设计效果。
扎娜·里科与凡德兰斯
而约翰·赫塞则是一名最早使用电脑进行创作的插画家。
他是名加拿大人,早年随父母移民到美国,毕业于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因为插画风格表现优异,1984年时候苹果公司的电脑杂志部门给他送来一台麦金托什电脑,希望他能采用这台电脑为名为《麦金托什世界》的苹果公司杂志创作插图。
约翰·赫塞的电脑绘画
其实我没考证到这个电脑到底是直接送他了还是仅仅临时给他创作使用,如果直接送,就等于现在送了台奔驰让你设计一个插画差不多。
据说当时这台电脑有最完善的软件配置,那么估计就是当时全世界最牛的个人电脑了。
约翰探索了比较长的时间,最后用这台电脑完成了不少黑白风格的插画,不管水平如何,他被记录为电脑插画的世界第一人,由此载入史册。
约翰·赫塞的电脑绘画
而此时,美国很多艺术学院都开始开设电脑设计课程,致力于培养能够从事数码设计的新型设计师。
比如密歇根州(State of Michigan)的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电脑字体的设计
过去的篇章中,我们多次谈过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几乎每一次技术革新或者风格建立,字体设计都充当了领头羊角色。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无衬线字体象征着现代设计的确立。
在电脑数码技术革新的这一波浪潮中,字体设计也是无法绕开的话题。
1990年代的字体设计探索
自从大家可以采用电脑进行设计,从1990年代开始,字体设计出现新一波高潮,因为电脑硬件与软件达到一定水平,设计开发一个系列的字体比过去容易了很多。
而且电脑字体不需要推广成本,因为太稀缺,只要能成功集成到电脑,就会有很多人争相使用,就是现在所谓的红利期。
于是无数平面设计师及设计工作室前赴后继投入到电脑字体的设计与开发当中。
电脑技术的发展让字体设计大爆发
其中的大户首先是Adobe公司,因为他要通过这种方式满足用户的设计需求。
因此Adobe邀请不少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加盟开发字体,比如苏姆奈·斯通(Sumner Stone)。
斯通本身毕业于数学系,同时是一名杰出的书法家,他为Adobe成功开发出著名的“斯通体”(Stone),这款字体被大部分设计师采用。
斯通及其“斯通体”
斯通体有3个系列,分别是衬线体,无衬线体及随意体,每个系列又分别包含3种正体与3种斜体,加起来一共是18种字体。
这样的配置可以满足大部分字体使用需求,往后很多成熟的电脑字体都会参照这样的体制。
“斯通体”的变化
而到了1992年,Adobe公司更是首次推出了多容量形式字体系列(Multiple-master typeface)。
方法是参考斯通体的变化基础,通过电脑数学运算技术再增加字体宽度与粗细变化,如此一来,整个字体系列可以多达75种变化,大大丰富了字体形式。
其中代表字体为麦理雅得体(Myriad),这样的字体库容量在过去手工时代简直难以想象。
Adobe公司开发的“麦理雅得体”
电脑技术的赋能让字体设计出现几种现象,其一是不少完全没有严谨字体基础的设计师纷纷创造自己的字体,这些字体风格混乱,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不乏生动表现,但大部分都不成功,胜在热闹。
其二就是字体设计在数码时代的取向有别于过去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出现了更多的个性化。
1990年代个性化的字体设计
如今大部分品牌设计都离不开字体设计,采用电脑方式基本每一位设计师都可以高效的为品牌创造具有个性特征的字体,形成品牌自己的气质。
如果有需要,及有足够的经济时间预算,该字体就可以延展为一套字库。
远麦刘斌设计有限公司品牌案例
最后
关于电脑时代的平面设计演变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值得一谈,但一个篇章容量有限,只能摘取一些关键片段,以后有机会我们再通过单独主题的形式跟大家展开。
本次故事谈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