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的主板结构有什么和什么

说简单点就是主板面积大小的差别 一般ATX大于MATX大于UATX

由于主板是电脑中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而这些设备的各不相同的,而且主板本身也有芯片组,各种I/O控制芯片,扩展插槽,扩展接口,电源插座等元器件,因此制定一个标准以协调各种设备的关系是必须的。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

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

在PC推出后的第三年即1984年,IBM公布了PCAT。AT主板的尺寸为13″×12″,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和8个I/0扩充插槽。由于AT主板尺寸较大,因此系统单元(机箱)水平方向增加了2英寸,高度增加了1英寸,这一改变也是为了支持新的较大尺寸的AT格式适配卡。将8位数据、20位地址的XT扩展槽改变到16位数据、24位地址的AT扩展槽。为了保持向下兼容,它保留62脚的XT扩展槽,然后在同列增加36脚的扩展槽。XT扩展卡仍使用62脚扩展槽(每侧31脚),AT扩展卡使用共98脚的的两个同列扩展槽。这种PC AT总线结构演变策略使得它仍能在当今的任何一个PC Pentium/PCI系统上正常运行。

PC AT的初始设计是让扩展总线以微处理器相同的时钟速率来运行,即6MHz 的286,总线也是6MHz;8MHz的微处理器,则总线就是8MHz。随着微处理器速度的增加,增加扩展总线的速度也很简单。后来一些PC AT系统的扩展总线速度达到了10和12MHz。不幸的是,某些适配器不能以这样的速度工作或者能很好得工作。因此,绝大多数的PC AT仍以8或8.33MHz为扩展总线的速率,在此速度下绝大多数适配器都不能稳定工作。

AT主板尺寸较大,板上能放置较多的元件和扩充插槽。但随着电子元件集成化程度的提高,相同功能的主板不再需要全AT的尺寸。因此在1990年推出了Baby/Mini AT主板规范,简称为Baby AT主板。

Baby AT主板是从最早的XT主板继承来的,它的大小为15″×8.5″,比AT主板是略长,而宽度大大窄于AT主板。Baby AT主板沿袭了AT主板的I/0扩展插槽、键盘插座等外设接口及元件的摆放位置,而对内存槽等内部元件结构进行了紧缩,再加上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内部元件减少,使得Baby AT主板比AT主板布局紧凑而功能不减。

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上集成功能越来越多,Baby AT主板有点不负重荷,而AT主板又过于庞大,于是很多主板商又采取另一种折衷的方案,即一方面取消主板上使用较少的零部件以压缩空间(如将I/0扩展槽减为7个甚至6个,另一方面将Baby AT主板适当加宽,增加使用面积,这就形成了众多的规格不一的Baby AT主板。当然这些主板对基本I/0插槽、接口及主板固定孔的位置不加改动,使得即使是最小的Baby AT主板也能在上使用。最常见的Baby AT主板尺寸是3/4Baby AT主板(26.5cm×22cm即10.7″×8.7″),采用7个I/0扩展槽。

由于Baby AT的不规范和AT主板结构过于陈旧,在95年1月公布了扩展AT主板结构,即ATX(AT extended)主板标准。这一标准得到世界主要主板厂商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97年2月推出了ATX2.01版。

Baby AT结构标准的首先表现在主板横向宽度太窄(一般为22cm),使得直接从主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大大限制了对外接口的数量,这对于功能载来越强、对外接口越来越多的微机来说,是无法克服的缺点。其次,Baby AT主板上CPU和I/0插槽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早期的CPU由于性能低、功耗小,散热的要求不高。而今天的CPU性能高、功耗大,为了使其工作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加装散热片或风扇,因而大大增加了CPU的高度。在AT结构标准里CPU位于扩展槽的下方,使得很多全长的扩展卡插不上去或插上去后阻碍运转。内存的位置也不尽合理。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大小是固定的,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Baby AT主板在结构上按习惯把安放在机箱电源的下方,安装、更换内存条往往要拆下电源或主板,很不方便。内存条散热条件也不好。此外,由于软硬盘控制器及软硬盘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这造成了软硬盘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中靠性。甚至由于硬盘线缆过长,使很多高速硬盘的转速受到影响。ATX主板针对AT和Baby AT主板的缺点做了以下改进:

主板外形在Baby AT的基础上旋转了90度,其几何尺寸改为30.5cm×24.4cm。

采用7个I/O插槽,CPU与I/O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

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

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电脑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Micro ATX保持了ATX标准主板背板上的外设接口位置,与ATX兼容。

Micro ATX主板把扩展插槽减少为3-4只,DIMM插槽为2-3个,从横向减小了主板宽度,其总面积减小约0.92平方英寸,比ATX标准主板结构更为紧凑。按照Micro ATX标准,板上还应该集成图形和音频处理功能。目前很多品牌机主板使用了Micro ATX标准,在DIY市场上也常能见到Micro ATX主板。

BTX是英特尔提出的新型主板架构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简称,是ATX结构的替代者,这类似于前几年ATX取代AT和Baby AT一样。革命性的改变是新的BTX规格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体积。新架构对接口、总线、设备将有新的要求。重要的是目前所有的杂乱无章,接线凌乱,充满噪音的PC机将很快过时。当然,新架构仍然提供某种程度的向后兼容,以便实现技术革命的顺利过渡。

BTX具有如下特点:

支持Low-profile,也即窄板设计,系统结构将更加紧凑;

针对散热和气流的运动,对主板的线路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

主板的安装将更加简便,机械性能也将经过最优化设计。

而且,BTX提供了很好的兼容性。目前已经有数种BTX的派生版本推出,根据板型宽度的不同分为标准BTX (325.12mm), microBTX (264.16mm)及Low-profile的picoBTX (203.20mm),以及未来针对服务器的Extended BTX。而且,目前流行的新总线和接口,如PCI Express和串行ATA等,也将在BTX架构主板中得到很好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BTX主板将通过预装的SRM(支持及保持模块)优化散热系统,特别是对CPU而言。另外,散热系统在BTX的术语中也被称为热模块。一般来说,该模块包括散热器和气流通道。目前已经开发的热模块有两种类型,即full-size及low-profile。

得益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来的BTX主板还将完全取消传统的串口、并口、PS/2等接口。

2. 常用的主板结构有什么和什么构成

是的,主板集成了很大一部分设备。

电脑是各部件组合而成。 电脑主机的各个部件有主板,CPU,硬盘,内存,光驱,显卡,声卡,电源等设备。主机是各设备的集合。起作用就是完成操作者指令,去执行浏。电脑主板是一台电脑的基石,它的做工、用料、设计和芯片组直接决定了一台电脑在构架完成之后的性能和稳定性。

3. 主板按照结构可分为什么和什么主板

不一样的,根据兼容的CPU不同,主板里的其他元器件肯定有部分不一样的。

一、主体不同

1、主板: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2、CPU:是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

二、原理不同

1、主板: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主板上大都有6-15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的控制卡(适配器)插接。

2、CPU:将一条指令从主存储器中取到指令寄存器的过程。程序计数器中的数值,用来指示当前指令在主存中的位置。当 一条指令被取出后,PC中的数值将根据指令字长度自动递增。

三、作用不同

1、主板: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2、CPU: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4. 主板采用什么结构

由于主板是电脑中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而这些设备的各不相同的,而且主板本身也有芯片组,各种I/O控制芯片,扩展插槽,扩展接口,电源插座等元器件,因此制定一个标准以协调各种设备的关系是必须的。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

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

5. 主板主要采用的是什么和什么结构

现在主流的主板一般是有三种:ATX、mATX、miniITX。

1、M-ATX即Micro ATX板型,俗称紧凑型主板,也叫小板,其结构为方形,最常见是24.8CM*24.8CM和24.8CM*30CM两种尺寸,M-ATX主板主要用于小机箱电脑中,如今装机非常主流的主板板型。

2、ATX主板,俗称的标准大板,其结构为长方形,尺寸最大,需要搭配中塔以上大机箱,其优点是做工用料较好,扩展接口丰富,不过价位略贵。因为主板尺寸够大,所以足以满足中,高端机器的要求,一般配有两个显卡插槽,4到6个内存插槽,6个或更多的SATA接口,另外还会配有一个散热器。

3、MINI-ITX主板,俗称迷你型主板,结构也是方形的,尺寸大约是17 x 17cm,主板尺寸更小,适合更为小巧的一些迷你小机箱电脑使用,定位于ITX主板类似,这种主板通常作为小巧的HTPC电脑,因此这类主板大部分都内置了Wifi模块。

4、高端主板基本都是来自ATX主板的升级,平均会比ATX主板长个86毫米,这也是为了能够搭载高端芯片和8个甚至更多的SATA接口;散热器的设计也更加合理。EEATX主板长度与EATX相同,但是要宽出46毫米,这样的主板会拥有更多的PCIE插槽和3个甚至更多的显卡接口。

5、在这些不同种类的主板中,mATX和ATX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大部分的中端机都会配备这样的尺寸的主板,但是兼容性就稍微要打一些折扣。

6、目前DIY市场的主流主板而言,主板版型主要分为:ATX(标准型)、M-ATX(紧凑型)、MINI-ITX(迷你型)等,这里不常见的主板版型就不一一介绍了。无论是入门级的H110主板,还是主流级别的B150以及高端级别的Z170主板,它们都有ATX、M-ATX、MINI-ITX等板型。

7、也就是说,主板板型只和主板尺寸有关系,和主板芯片型号没有任何关系,任何一款主板都可能分为ATX(标准型)、 M-ATX(紧凑型)、E-ATX(加强型)等规格,只是尺寸和扩展接口等方面存在区别。

通常来说,组装入门级电脑,选用小巧的M-ATX机箱,那么肯定需要选用M-ATX主板或者迷你主板,对于注重散热并定位中高端或者高端,选用大机箱的装机用户,建议搭配ATX大主板,其扩展、做工更加有优势,一般用户,建议选择M-ATX小主板,价格相对实惠一些,扩展接口也基本足够使用了,属于大众型主板。

6. 常用的主板结构有哪些

主板结构分为ATX、Micro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

7. 按主板的结构划分,目前常用的主板结构有什么和什么

主板结构分为:1、AT、2、Baby-AT、3、ATX、4、Micro ATX、5、LPX、6、NLX、7、Flex ATX、8、EATX、9、WATX、10、BTX。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但尚未流行便被放弃,继续使用ATX。

8. 主板按结构可分为什么和什么的主板

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