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是一个简单、硬碰硬的人。早年的鳌拜很简单。他以硬碰硬,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与敌人“硬碰硬”。因此,他成为大清著名猛将,后来成为辅政大臣,一度权顷朝野。晚年的鳌拜也很简单。他极力遵循太祖、太宗的遗训,遵循满人在关外时的传统,与时代潮流“硬硬”。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鳌拜是一个简单、硬碰硬的人。
早年的鳌拜很简单。他以硬碰硬,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与敌人“硬碰硬”。
因此,他成为大清著名猛将,后来成为辅政大臣,一度权顷朝野。
晚年的鳌拜也很简单。他极力遵循太祖、太宗的遗训,遵循满人在关外时的传统,与时代潮流“硬碰硬”。
因此,他已不适合时代的要求,被历史所淘汰了。
靠硬碰硬的“恶仗”成名
清(后金)的几位统帅,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都擅长谋略,因此,真正“硬碰硬”的仗不多。
在少有的几场硬碰硬的恶仗中,鳌拜都是“主打”。
鳌拜的成名之战,是攻皮岛之战。
自毛文龙退守皮岛以来,其在后方屡屡袭扰后金后方,成为后金的心腹大患。
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后金曾数次进攻皮岛,都未能如愿。
1637年,刚改国号为“清”的皇太极决心解决这个心腹大患,令阿济格率军进攻。
阿济格制定了声东击西之法:以一部佯攻,吸引其注意力;另以一部迅速登陆,迅速攻占要点。
鳌拜承担着“击西”的任务,他豪言: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
然而,皮岛明军能坚持这么多年,自然也不是吃素的。
阿济格“声东”之法没有收到效果,明军没有被吸走,鳌拜进攻时候,刚好撞在了明军的“实”,清军进攻受挫。
花活玩砸了,只有“硬碰硬”了!
鳌拜奋起大呼,身先士卒,冒炮矢而进,带动清军奋勇冲击,以硬碰硬,终于打下了皮岛!
战后,皇太极欣喜不已,撰文祭告努尔哈赤,认定鳌拜为首功之将,晋爵三级,赐号“巴图鲁”!
靠硬碰硬打赢明清战争中最重要的凶险硬仗
松锦之战,是明清之间的战略决战。
此战中,洪承畴率军进至松山,与锦州祖大寿相互呼应,猛攻清军。
洪承畴所集结的是明军的精华,此来就是要一举打破清军在锦州的包围圈,解锦州之围的。
因此,当时的明军营寨林立,旌旗翻飞,战马嘶鸣,阵容严整,气势令清军“大骇”!
来势汹汹的明军迅速击败了右翼的济尔哈朗军,向锦州急进。
皇太极急掉阿济格前去增援。
这是明清之间的一场精兵对决,一旦阿济格阻不住洪承畴,洪承畴打破锦州包围圈,进入锦州,战役走向将极为复杂!
如果不能阻住洪承畴,皇太极就是再能用兵,也没有足以施展的空间与时间。
鳌拜登场!
打先锋的鳌拜在运动中遭遇明军骑兵。鳌拜人狠话不多,直接上干,击退了明军骑兵。
随即,鳌拜不等军令,身先士卒,率军猛烈追击。
打到明军步兵前时,鳌拜干脆下令军队下马步战,再击退明军。
随即,鳌拜又猛烈进攻,连续作战,五战皆捷,使洪承畴气势汹汹的攻势“顿挫”。
正是鳌拜等人“顿挫”了明军的急攻,皇太极才得以施展谋略,出其后路,一举扭转战局!
随后,鳌拜又奉命与阿济格等人排列至海,断明军后路,截杀明军,赢下了这场决战!
可以说,明清之间的这场决战,胜负手虽是皇太极的出敌后路,但鳌拜彪悍的硬碰硬,才是清军取胜的基础!
此战后,鳌拜晋爵为一等梅勒章京,次年成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靠硬碰硬粉碎多尔衮的图谋
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后,鳌拜一如既往的“硬碰硬”。
皇太极生前未立嗣子,因此皇太极去世后,皇太极长子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都竞争帝位。双方都作了不惜一战的准备,矛盾不可调和。
随即,皇太极的兄弟、子侄们聚集崇政殿,争取“和平解决”。
当时,多尔衮稍占优势,志在必得。
关键时刻,鳌拜与其他几位将领按剑而前,大呼:不立先帝之子,我们愿意追随先帝于地下!态度强硬!
在鳌拜等人的“硬碰硬”之下,多尔衮只得让步,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
其实,在帝位继承人选上,鳌拜等人原本是说不上话的。
但是,为了支持皇太极的儿子们,鳌拜居然奋身而出,以最强硬的态度对局势施加了决定性影响!
简单、硬碰硬,敢说敢干,正是鳌拜的标签。
后来,也正是靠着这些气质,使鳌拜在政坛上迅速崛起
靠硬碰硬成为辅政大臣
此后的岁月中,鳌拜一面继续在战场上“硬碰硬”,随阿济格等人追剿李自成,一面在政坛与多尔衮硬碰硬。
战场上的硬碰硬是比较轻松的。清军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李自成、张献忠。
政坛上与多尔衮硬碰硬,则使鳌拜遭遇了极大危险。
鳌拜坚定支持豪格,不依附多尔衮,遭到了多尔衮的压制、迫害。
1648、1650年,鳌拜三次被“论死”,可谓命悬一线。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顺治亲政后,早就对多尔衮一肚子不满的顺治很快就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开始报复多尔衮。
由此,与多尔衮长期敌对的索尼、鳌拜等人得到重用,被拉到了权力中心。
1661年,顺治下遗诏,以康熙即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鳌拜,由此走进了大清的权力中心。
靠硬碰硬掌大权
在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排名是最靠后的。
然而,正是这位排名最靠后的家伙,居然成为最嚣张的一个。
四人中,排名最靠前的索尼,年事已高,畏事避祸,不强出头。
苏克萨哈虽排名第二,但原是多尔衮一系的人物,遭到排挤。
遏必隆为人庸懦,气场不足。
排名最后的鳌拜,则延续了其“硬碰硬”的作风,敢于出头,也敢于擅作威福,对违抗自己的人敢下死手。
由于其余三人多不愿与鳌拜“正面杠”,因此,鳌拜威福很快盖住了其他人,掌握了权力。
企图以“硬碰硬”对抗历史潮流
满清在入关前,留下了许多传统。
入关后,许多传统已经不合形势,无论是多尔衮还是亲政时期的顺治,都“渐习汉俗”,以利于对全国的统治。
然而,鳌拜却对古老的习俗有着近乎偏执的信仰。
为此,鳌拜的做法依然是“硬碰硬”,谁也不怕!
1647年,顺治曾下令:以为民间田屋,不得圈拨,永行禁止!
1666年,鳌拜以为太祖“八旗自有定序”为由,要求各旗互换土地,并下令,如果互换后土地不够,“别圈民土地补之”,继续搞圈地!
当时,朝廷内外“皆言不可”。
鳌拜“硬碰硬”,处死多人,坚决圈地,企图恢复旧制,极大破坏了恢复中的封建经济。
政治上,鳌拜又宣称内三院是“太宗皇帝时设立,今应仍复旧制”,撤销了内阁和翰林院,恢复内三院。
此后,鳌拜又将汉大学士由正二品降为正五品;后又升满大学士为正一品,汉大学士为正二品,将来汉官品级陆续降低。
由于汉官品级都比担任同一官职的满官低一级,因此,汉官只能“阿附满官”,不能担事。
有不同意见的?问罪!
显然,鳌拜以“太祖、太宗旧制”为由,一改多尔衮、顺治时期拉拢汉官的政策,排挤汉官,开历史倒车。
此外,鳌拜还让人作《不得已》一著,反对天主教、西方科学和历法,以极为简单、强硬的手段阻止西方科学在国内的传播。
以硬碰硬处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
鳌拜对待康熙及其他大臣,处理方式也是”硬碰硬“。
鳌拜没有什么弯弯绕,”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下“,自己人就全部委任要职,凡是对自己有不同意见的都随意安插罪名罢免。
其“随意”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反对”圈地“,鳌拜要求以重典治罪。
当时,索尼等人尚在,索尼、遏必隆“不能争”,苏克萨哈缄默,康熙不许。
鳌拜简单直接,矫诏杀害三人!
他处理与同僚关系的方式是:办事不求当理,稍有不合意之处,即将部臣呵斥!
没有什么道理不道理的,不按我的意思办,我就办了你!
在处理与康熙关系时,鳌拜更是硬到了惊人地步。
与康熙说话时,鳌拜“施威震众,高声喝问”,毫无君臣之礼。
处死苏克萨哈一事上,康熙不许,鳌拜简单直接,“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就差动手大人了!
说实话,就是古代的董卓、曹操,也没有如此“不讲究”的,如此简单粗暴的!
如此鳌拜,自然是要败的!
强臣而非叛臣
康熙除鳌拜的过程不作详述了。
最后,康熙以鳌拜有功于先帝,且无叛逆之迹,免死禁锢。
看来,鳌拜确实始终是“以硬碰硬”,直来直去,没有暗中作篡逆的准备。
因此,康熙、乾隆,始终留了一些爵位给鳌拜。
鳌拜是一个简单的人。
他习惯“以硬碰硬”,直来直去。
在军中,鳌拜骁勇善战的能力加上“以硬碰硬”的作风,使他打出威名,走上人生巅峰。
在朝中,鳌拜不合时宜的政治立场加上“以硬碰硬”,使他既不符合历史潮流,也得不到广泛支持。
鳌拜成为虎将,自然而然。
鳌拜成为辅政强臣,或许只是历史开的不一个小小玩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