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刘禅,或许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应当念成“shàn”,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俗语“扶不起的阿斗”,以及著名成语典故“乐不思蜀”。近年来,有人表示诸葛亮死后刘禅仍然统治了蜀汉足足三十年。

刘禅简介资料(蜀汉后主刘禅到底是不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编程知识网

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武担山之南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了蜀汉政权。

从一个年幼时家境贫寒到需要织席贩履维持生计的小人物,到贵为九五之尊的昭烈皇帝,刘备的一生可谓相当励志,其以仁德治国的理念也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可惜的是,很快刘备便在伐吴失利后病逝白帝城,继承皇位的后主刘禅则一直被世人当作是愚钝、昏庸的代名词。

提到刘禅,或许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应当念成“shàn”,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俗语“扶不起的阿斗”,以及著名成语典故“乐不思蜀”。

近年来,有人表示诸葛亮死后刘禅仍然统治了蜀汉足足三十年,可见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才能,并没有世人眼中那般昏庸。那么,刘禅到底是不是个被埋没的贤君呢?

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同年,其爱妾甘夫人又为他生下一子,这便是刘禅。

此前,苦于没有继承人的刘备曾在长沙郡罗侯寇氏领养了一个有着刘姓血脉的孩子,并为其取名为刘封。

如今有了亲生骨肉,刘备欣喜若狂,为新生儿取名刘禅。将这对兄弟的名字合在一起,便是被历代帝王视为重要仪式的“封禅”,可见蛰伏于荆州的刘备心中有着远大的志向。

好景不长,次年曹操派兵围剿刘备,势单力孤的后者慌乱中抛下妻妾子嗣全力逃亡,仰仗着赵云才得以保全了刘禅与甘夫人的性命。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经典情节,那便是刘备在赵云救出襁褓中的刘禅后将其掷于地上并斥责道:“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后世常有人据此调侃,说正是这一摔影响了刘禅的智力发育,但至少正史中并没有类似的记载。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进位汉中王,作为刘备几个亲生儿子当中最年长的一个,刘禅理所当然地被立为了太子。两年后,刘备登基为帝,刘禅成为皇太子。

按照《诸葛亮集》中的记载,病榻上的刘备曾写信给刘禅道:“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也就是说,诸葛亮曾经称赞过刘禅的智慧与度量,这让刘备深感安慰。

然而,与此同时《三国志》中却明确记载刘备曾在临终前对诸葛亮表示:“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抛开这是刘备最后时刻仍在试探诸葛亮的阴谋论,很显然对于刘禅这个接班人的水平,刘备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

如今常有人举出《魏略》中刘禅“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发言,以证明当时诸葛亮总揽军政大权,导致刘禅被架空,无从施展才能。

可是,就在这句话之前,《魏略》还记载了刘备于荆州逃亡时与刘禅失散,后者被人拐卖到汉中这样既荒诞又与史书不合的神奇故事。

对此,裴松之直接批判道:“此则魏略之妄说。”可见其真实性相当存疑。

刘禅即位当年便首先授予了诸葛亮开府治事的权力,随后又封其为益州牧,史载:“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

诚然,诸葛亮在世时牢牢掌控着朝政,以至于《三国志·后主传》相当一部分的内容基本都是在记载当年诸葛亮做了什么大事。

但对于诸葛亮在任期间的举措,陈寿在《三国志》中高度评价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反观刘禅,史书记载道:“后主立太子……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从刘禅立太子这一重大事件可以得知此时是延熙元年(238),即诸葛亮去世四年后。

没了诸葛亮的辅佐,或者说某种意义上的“限制”,如果刘禅真的有意治理国家,那就应该勤于政事,或者至少悉心学习如何理政,但他非但没有,还醉心于游玩享乐。

另外,《魏略》认为“琬卒,禅乃自摄国事”,也就是蒋琬去世后刘禅才开始亲政,而蒋琬去世是延熙九年(246),此时距离蜀汉的灭亡还有仅仅十七年。

尽管说是自摄国事,但实际上大将军费祎仍然处理着绝大多数事务。值得一提的是,史书还记载道:

“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

多亏费祎副手董允的存在,奸宦黄皓才得以一直被抑制,而沉迷享乐、宠信奸佞的刘禅怎么看也称不上贤君。

人们总是认为诸葛亮死后蜀汉便由刘禅亲自统治,而他率领蜀汉与曹魏相持三十年,已经难能可贵。但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先后主政,而费祎死后十年,蜀汉便宣告了灭亡。

即使是最后时刻,在朝中一直遭受批判的姜维仍然率军死守剑阁、诸葛亮的子孙诸葛瞻、诸葛尚等仍然为了保卫成都战死绵竹,甚至作为刘禅第五子的北地王刘谌直接自尽于祖庙。

相比之下,轻易选择投降,还在刘备、诸葛亮等人毕生奋斗的心血付之东流后“喜笑自若”的刘禅又谈何贤君明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