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从1亿到10亿,创米李建新:不管多大的坑,多高的坎,都要迈过去。-编程知识网

2020 年是小米创立十周年,也是小米生态链企划启动之后第七个年头。作为小米生态链唯一的爆品学院,谷仓爆品学院以研究、输出小米爆品方法论为核心价值,策划发起小米生态链企业案例系列专访,助力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爆品,通往新国货之路。

本次策划分为”人物故事“、”爆品故事“两大部分。

本文为该系列第 3 篇(上),人物故事。

「本文为创米CEO李建新专访」

两周之前,一个下着小雨的下午,我们在北京见到了创米的李建新。

与大众认知中个性守弱守拙的江西人不同,穿黑T恤、蓝牛仔,带着金框眼镜,一打眼就很利落的李建新其实是比较高调的,也很善谈。

今年 6 月底,他刚刚声势浩大地在门都永康办了一场发布会,这场发布会的主角是创米最新的产品“小白智慧门H1”。随后,这扇门在小米有品成功众筹 950 万。

采访中他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打响的是传统门行业被改变的第一枪,我们就是那条鲶鱼。”

过去几年,创米下场搅动的第一站其实是智能摄像机市场。

那款 2016 年推出的米家小白智能摄像机,上市之后迅速成为爆品,并在三四年后拿下智能摄像机市场的最大份额。在当年更助创米年度营收破亿,创米成为小米生态链首批亿元俱乐部成员。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就在这款爆品推出之前,创米一度差点“死掉”。

采访中谈起过往的失败和踩过的坑,李建新没有忌讳,也没有掩饰。

“所有踩过的坑你都没看见,你看见永远都是高光时刻。很多时候都是到到了最后(谷底)然后往上爬的。”

这次采访,我们跟李建新聊了将近 150 分钟,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在创米 6 年的“得”与“失”,还有过去未见公开报道的创业感悟,当然还有他未竟的未来。读毕,相信对你一定会有触动和启发。

1至暗时刻:“当时真的快死了”

李建新的至暗时刻发生在创米初创快 2 年的 2015 年底。

李建新在 2016 年 6 月一次采访中回顾时曾感慨,“创业远比想象中艰难。即使像创米科技这样背靠‘大树’的企业,仍然是在艰难中跋涉,遇到的坎是一个接着一个。离死亡最近的时候,也只有 30 天的距离。”

彼时,米家小白智能摄像机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上市,半年后,创米迎来了年营收过亿——其创立以来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但回忆起创业前两年趟过的坑和那些焦虑的日子,李建新至今感触良深。

1)“当时是唯一一家没有大爆品的小米生态链企业”

创米算是第一批加入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采访中问及当时与小米合作的契机,他直言因初创团队的技术实力较强,被小米认为“能打仗”而合作。

“当时很简单,没有什么博弈。”

加入生态链后,创米接连做出了一系列小爆品,米键、小米随身WiFi 、U盘、小米智能插座等。然而一个个爆品背后,却是跑了两年的公司依然未能盈利的窘境。

因为那些小爆品,虽然都有不错的出货量,但皆非具备一定高客单价的爆品,因而难以给公司带来丰厚的收益和盈利。

“你养活不了公司,就会特别焦虑”,李建新坦言。

而在当时,差不多跟创米同期加入小米生态链的企业,个个都有看家爆品。

早在 2013 年,紫米就推出 69 块钱小米移动电源;

2014 年,华米推出 79 元一条的小米手环,同年智米推出 899 元的小米空气净化器;

2015 年,青米推出插线板,云米净水器也上了市……

而 2014 年就加入小米生态链体系的创米,在当时依然是一家没有核心产品、尤其是没有大爆品的公司。

没有大爆品的结果就是创业两年仍然亏损。初创期两年趟过的坑,后来被李建新总结为“站错了起跑点”。

2)“站错了起跑点,战略也不清晰”

采访时,他多次强调一个观点——成败的很重要的逻辑:你是不是站在正确的起跑点上。

在他看来,选对了赛道只是创业有成功可能的第一步。在对的赛道里,哪里起跑是同样重要的事。

而创米初创期选择的一些产品方向,比如万能遥控器、智能插座,被他认为是“在泥巴地里跑”。

“你在泥巴地里跑,永远跑不快。而你在正常的塑胶跑道上就跑得快,就这么简单。赛道是一样的,但是你站的点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我们是选对了赛道,站错了起跑点。”

实际上,不止站错起跑点,杂而多的产品背后,折射出的更是创米初期战略上的不清晰。

采访中,李建新回忆:“当时公司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没有很清晰的战略。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你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我们都不知道。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是你对这家公司更大的未来,其实是没有构想的。只是为干而干。”

但幸运的是,创米很快便开始转型,迅速从“坑里”爬了出来。

2转型:“重要的是坚持与专注”

2016 年 6 月 5 日,李建新在微博写下“人生来就是承担责任,不管多大的坑,多高的坎,总要迈过去。做产品也是一样,重要的是坚持与专注。”

此时,距离创米打造的“米家小白智能摄像机”正式开卖的 7 月 25 日,还有 50 天。

这款耗时 14 个月、模具修了不下百次的产品,是否会打爆市场?对彼时的创米和李建新而言,一切还处于未知之中。

1)专注:“如果干不出来,我们就死在这”

李建新全面接手公司业务后,开始进行自我纠偏,铁了心要转型、要更专注,并最终找到了方向和聚焦点——把宝押在了智能摄像机上。

采访中,我们问他,当时是否有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味。

他坦言:“当时跟团队说的一句话就是,摄像机如果干不出来,我们就死在这。”

当时在米内,其实已有一家做智能摄像头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小蚁”。其一代产品已经在小米网正式上线售卖, 2014 年 10 月底首次开卖即创下 10 秒售罄的记录。

但在 2015 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因 360 通过免费策略大举扩张,小米在智能摄像头领域一度处于守势局面。

创米后来成为小米生态链在智能摄像头产品上补位的公司之一,而智能摄像头成为小米生态链第一个在内部引入竞争的产品。小蚁则在后期逐渐淡出小米生态链。

采访中,李建新谈了当时选择智能摄像头作为爆品突破点的原因:

“第一,它的强互联网属性。

第二,它的市场盘子比较大。

第三,它具有强未来属性,可以不断地去迭代。”

而这款产品,也不负众望地在上市之后迅速打开市场。李建新说创业六年,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在这款产品真正站稳脚跟的 2017 年。

“坦白讲,因为可以养活我们团队了。 2017 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盈利,我认为成功一半了。后面其实发展更快,但那时候解决的是你的生存问题。”

李建新在以往的采访中曾透露这款产品打造的几个“奥秘”:

“突出温暖、关怀感。做安全并不是做一个冰冷的安全产品,希望把这个东西做得更有趣,会有更好的体验,有关怀感。

细节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力。科技产品大同小异,‘大同’无法改变,需要着手的地方就是所谓的‘小异’。

拟人化设计、技术上实现。通过技术优化,实现摄像机内置天线的设计,才有了外观简洁、科技感、关爱感十足的‘小白’。这不仅仅是工业设计的突破,同时也是技术上的突破。”

采访中,李建新笑言,“创米是在火里滚过一遍,我们是真正打出来的公司”。

当我们从旁观的视角去观察这家公司,创米而打出来的,不只是产品,还有战略。

2)战略开始明确与多元化布局

小米生态链秒秒测的创始人梁于阳,曾不止一次地在谷仓的采访中提到这个观点:“战略是打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李建新也持同样看法。

“没有一家公司一开始战略就制定得那么完美,都是边打、边干、边修正。我们自己也是走过弯路的”,他说。

最初两年,李建新曾焦虑于公司没有明确战略方向和看不到更大的未来。而当下,创米在智能家居赛道的战略逐渐清晰,不再只是为干而干。

“我们是一家智能家居公司,但是专注点有所不同,最终要打造以安全为基础的智能家居体系。所以我们很多核心产品,都是围绕着“安全感”这三个字来做。”

他特意强调“但我们不做安防的,我们做的更多的是解决用户内心的‘焦虑’,也就是安全感的事情。”

关于创米的产品布局,他说在公司内部将其总结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指以人工智能用户交互为中心;四个基本点则是指入户安全、看护安全、用电安全和数据安全。

战略明晰之外,创米也开始尝试核心产品多元化。

2019 年 6 月,创米推出旗下第一款小白智能门锁,在当年助其年营收破 10 亿;

今年 6 月底,创米又推出首款智慧门引发行业侧目。

安居客创始人梁伟平曾讲过一段被广泛传播”创业三定律“。

其中第三条是“早期不会做减法和极度的专注,必死;中期不会适度相关的多元化,做不大;后期不革自己的命,不颠覆自己,企业活不长。”

创立 6 年的创米和李建新,当下面临的更多的已经不是生死问题,而是如何将企业做大——也就是发展进入中期阶段所要做的多元化布局。

采访中,我们问了他,作为企业掌舵者最不可或缺的能力是什么。

思考许久,他只说了两个字——“坚持”。”

“坚持,可能比一切都重要。如果这件事情没有到最后,你就不应该放弃。”

32016-2019:从 1 亿到 10 亿,创米做对了什么?

2016 年营收破亿, 3 年之后的 2019 年就破了 10 亿,创米做对了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在采访中也问了李建新。

他总结为三点:有方向,有路径,有执行。

“第一个我们的战略定位和方向很准确。从 16 年重新修订之后,到现在基本没怎么变。

第二个,就是我们实现路径也其实挺清晰的。就是从单品爆品,过渡到场景组合,未来打造全屋智能的模式。

第三个,执行力。团队齐心,使命必达。”

当我们作为观察者,顺着创米的发展路径和对话中的细节去梳理时,发现其实远远不止这三点。

第一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小趋势”,不做超出基因的事。

在李建新看来,创业找方向的一个好方法是“大趋势看大公司,小趋势自己判断”。

“大公司有强大的对未来趋势判断的团队,它有大量的数据在手,大趋势你就跟着潮流走,我们讲的顺势而为;小趋势你要自己判断,你要做什么。”

早在 1994 年,凯文·凯利就已经在《失控》中,预言了万物互联的到来;

1997 年,盖茨就已经有了建设智能之家的计划;

2011 年谷歌Android@ home项目提出将家里每一个设备连接到AndroidAPP;

而在 2013 年物联网时代正式开启,智能家居市场被视为新的蓝海和风口。

他和团队看到了智能家居的大趋势,并在创业过程中找到的适合自身的小趋势——以安全为基础的智能家居体系。

他还认为普通创业者最好别跨界,要做自己熟悉的东西。

创米核心团队多是智能硬件行业出身,其本人在龙旗、宏基等公司也有相当丰富的从业经验。

“创业成功有很多要素,但是你需要有资源,你需要懂。如果你是创业者,面对完全不懂的行业,跨界要非常谨慎,否则后果严重。”

不过,他也笑称像雷军、马云这样的大佬除外,“他们不是普通创业者,他们自己一个人就是一家巨型公司,自带资源,自带光环的”。

第二点,场景为本,用户为纲。

“我们内部比较强调用户,强调场景。叫做场景为本,用户为纲”,李建新说。

他和团队会去更多地去思考,比如产品购买跟使用用户是不是同一个人;产品可以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如何使用,以及会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等关键问题。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产品有好的口碑。而好口碑来自好的产品体验。好的体验不仅是产品体验,还包括你的售后体验等等”,他强调。

他认为创米走到今天,肯定有小米支持的因素,但更多的是靠实力,不是简单的“小米会卖”。

“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是做了工作。比如把大量的售后工作接过来,自己干。

所以我们知道最核心的问题点在哪里,知道如何要去做细节的改善。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每天都有售后沟通的报表。

而且我们把这个事情越做越好,并推广到其他产品上。因为我们要赢嘛,你必须得干。”

第三点,会借势,“抱大腿”策略。

李建新也不讳言“抱大腿”这件事情。

过去在媒体采访中,他就表达过“不要不好意思抱大腿,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做事”的观点。

“我一直这种心态,任何的合作,大腿也好,其实它都是一个双赢。

它会减少你(成功)的难度,会加快你的速度。它能够帮你插上翅膀,你就能飞,何乐不为呢?”

他说创米很幸运小米给予的大力支持,而创始人最核心的要素是,要清楚的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

“站在别人肩膀上一定看得更远。别人趟过的坑你为什么还要去踩?能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为什么要从坑底往上爬?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很重要。怎么帮助你自己企业的发展,知道你的目标,一定不是盲目的。“

4创米的野心和未来

根据《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统计数据,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2018- 2023 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6.9%,预计到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06 亿美元。

我国智能家居渗透率仅为4.9%。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加速发展,预计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在未来五年将持续快速增长。

国内AIoT最重要参与者之一的小米,今年对“手机+AIoT”战略进行升级,变成“手机×AIoT”。一个“×”的变化,被外界解读为可能暗示原先相对平行的两大业务将有更多交融,甚至能互相赋能。

作为米AIoT最大的参与者之一的创米可能也会从中受益。而创米本身也是“野心”勃勃,下一步可能是重点布局线下和出海。

“我们有一个 211 计划,未来三年内要开 200 家 100 平米以上的体验店。今年大概我们能够做15~ 20 家。未来更多的应该是以全屋的模式去让用户体验,去享受智能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出海的话,目前主推的市场是东南亚。还有十几个国家,都已经签署了国代。”

采访中,我们还问他,创米的短板是什么。

“当然有短板,营销策划等方面相对偏弱”,他直言。而与小米生态链内的华米、石头等头部玩家相比,创米的自主品牌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坦诚”,是李建新在采访中给我们留下的最大印象。

他说自己看人也特别看重“正直坦诚”这一点。他还把这个特质写进了公司的企业文化的第一条,“因为我觉得只有讲出来,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直面问题和困难,而不回避,坚持战斗而不服输,或许也正在成为这家公司的底色。

2017 年,他曾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人生最大的恐惧是恐惧本身,行动是克服恐惧的唯一方法”。

这次采访中,他也一再表达做企业要有坚持、不服输的心态,“事情没到最后,我绝不投降,绝不缴械。”

让我们期待这家 6 岁公司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