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怎么样(潍坊潍柴为什么大量招人
主轴旋转,用数控机床将钢构件打磨到图纸要求的一毫米以内。
AR扫描和仿真动画显示,可以看到肉眼无法直接感知的机器内部结构。
数据跳动和代码“引导”机器人完成焊接、装配等一系列高精度任务。
……
这些都是潍坊制造的。
你一定没有想到,除了众所周知的风筝和蔬菜,潍坊还是一座默默无闻地盛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城市。潍坊市的制造业总量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一。2017年至2020年,山东共遴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71家,潍坊拥有57家,远远超过了济南的47家、烟台的37家、淄博的36家、泰安的32家和青岛的31家,位居省内第一名。你肯定没有想到,除了大家熟知的风筝和蔬菜,潍坊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丰富的城市。潍坊的制造业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占全国的百分之一。2017-2020年,山东入选省级单项冠军制造企业371家,潍坊57家,远超济南47家、烟台37家、淄博36家、泰安32家、青岛31家,位居全省第一。
为什么是潍坊呢?为什么是潍坊?
有人说苹果的神话只属于乔布斯,而三星的神话属于每一个“三星”。那么,对于潍坊这个业内知名却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单项冠军企业来说,他们的神话也属于每一个螺丝钉般的技术人才。
这就是“潍坊奇迹”,用十八般武艺汇聚天下英才。
01三次参观“超级大脑”小屋
在“中国力量”时代打出最强音的柴蔚集团,也曾有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那是在1998年。刚当上厂长的谭旭光做了什么?他一个月去江南三次,邀请了一个人,现在是潍柴动力副总裁兼总设计师张纪远。
处于艰难转型期的柴蔚,经过张纪远等R&D人员的苦心经营,2005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大功率蓝色发动机在柴蔚诞生,彻底结束了重型商用车长期以来对国外思想的依赖。如今,柴蔚在美、德、日建立了尖端技术创新公司,搭建了全球协同研发平台。在过去的10年里,发动机行业在R&D投资超过150亿元,引进了300多名海外高端人才。越来越多的“张继元”使柴蔚涅槃腾飞。
“三顾茅庐”不仅仅是一个柴蔚集团,还有歌尔的宋庆林博士、德力斯集团的徐传来博士、迈禾机器人的陈晓东博士…哪一个不是“最高领导人”一次又一次的追求?不得不说,潍坊每一个单项冠军企业的掌舵人,当兼职无薪“人才引进专员”都很舒服。目前,全市已评选出谭旭光、蒋斌等56位“人才潍坊伯乐”,有效激发了企业家吸引人才、利用人才的积极性。
无偿“人才专业户”不仅是企业领导,潍坊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服务专业户”,县、市、部门主要领导参加。“服务专员”不仅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帮助企业争夺资源和项目,还在宣传推广活动中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平台”。比如市委书记田庆英靠的是柴蔚集团、歌尔、白微集团、山东海化、星太科,市长刘芸靠的是德力斯、迈禾机器人、山东大冶、北汽福田、青州乃威。
这种自上而下对人才“放开身体”的风气,源于潍坊一直倡导的“一把手关注第一资源”的作风。潍坊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党委书记人才工作工程,组织县、市、区委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一把手”,率先攻坚人才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并落实定期调度、现场沟通、述职等制度。而且,人才招聘不仅仅是人才主管部门的事,潍坊市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工,坚持管理行业内的人才,凝聚部门间最大的协同效应。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才部门共同参与,各行业的目标、定位、布局、保障同步嵌入人才工作。11个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本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建立重点任务和项目台账,实行挂图作战。
截至目前,潍坊市人才总数达到203.98万人,其中合作院士175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49人,泰山系列领军人才194人,杜源系列领军人才334人…
他们是潍坊单项冠军企业背后的“超级大脑”。
02不拘一格举起“大工匠”
王秦丰有点傻。说到他的“妄想”,几乎所有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在浩迈成长的26年里,他从事过设备研发等17项工作,进行了60多项技术创新,设计了20多种特种设备,拥有10多项国家专利。他甚至花了7天时间从头开始画了200多张机床零件草图。他和团队一起开创了中国高端轮胎模具自主研发的新局面。促进了我国高端子午线轮胎模具从进口国向出口国的转变…谁能想到,在这一系列闪亮的简历背后,王秦丰刚进入英雄阶段时,只是一个19岁的初中文凭学徒,如今不仅成长为公司里不可多得的具有机电知识的复合型工程师,更是公司的股东、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技能奖获得者。
潍坊制造业的车间里有很多“王秦丰”。他们没有名校、书籍等加持,但也在工作的第一线。他们是潍坊制造业和潍坊创造的中流砥柱,是潍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终身计划完全不像教育人。一个行业真正的财富不是设备厂,而是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是什么样的土壤造就了一支“王秦丰式”的能抗能战的工匠式技术团队?
从校企合作到政企合作,潍坊有一套被实践证明高效的“123113”战术——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和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扎实推进“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青年技师素质提升计划、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三大培养方案。汇聚打造“人才聚风筝都、技能兴潍坊”职业技能大赛品牌,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制度,规范潍坊市首席技师、潍坊市突出贡献技师、潍坊市技术能手三大评价,为技能人才的学习、培训、培养、竞赛、提升提供了广阔空间。
有一个地方最能说明潍坊“战术”的有效性。位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山东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先后与华为集团、一汽-大众、歌尔、柴蔚集团、万达集团、联想集团、Inspur集团合作建设了11个实训中心、43个实训室,构建了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创新实训环境,涵盖了工业4.0所包含的主要要素,培养了400多名具有高素质技能的工匠。
在这里,有经验丰富的“老兵”弥补遗憾,完成梦想,也有初出茅庐的“士兵”脱颖而出,获得成长。是“学校里的企业,学校里的企业”打通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缩短了从竞赛场到生产线的距离。而且兼收并蓄的人才评价体系,给了在生产线上拼搏的技能型人才更多的希望,潍坊才让这一盘棋“中流砥柱”活了起来。
截至目前,潍坊市高技能人才总数已达到27.5万人,其中中国技能奖获得者1人,大国年度工匠1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1人,国家级技术能手46人,泰山产业带头人7人,齐鲁首席技师14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53人,山东省技术能手224人,潍坊市、潍坊市首席技师477人。
03一业一策体现“万才一心”
一人创办企业,一家企业让潍坊的光刻胶行业打破国际垄断。
这家企业就是潍坊兴泰克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是潍坊为重点行业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这家年轻的公司是中国唯一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R&D光刻胶及生产厂商。目前已有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部分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业一策”不仅对R&D光刻胶及Startek等生产企业给予10年财政奖励,还每年给予企业自主使用的Irido行业领军人才配额,在保障项目用地、加大财税支持、鼓励创新、引进和培养人才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Startek预计该公司的营业额将在未来五年内达到3亿英镑。“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领。随着重点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更加迫切。在落实普惠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可以为重点行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支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创新攻关。”这是潍坊推进“一业一策”实施的初衷。
翻开潍坊加强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的系列红头文件,从16项加强重点产业人才支撑服务措施的“重点指导”到对高端装备制造、现代蔬菜种业、高端化工、光刻胶、集成电路等产业的支撑,以及对深圳(潍坊)科技产业园、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等重点园区发展的“多点支撑”,再到土地、资金、财税。从一个人才、一个实验室到一次招聘活动,潍坊为重点行业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政策都不精准、不大方,“一业一策”成为优化产业规划、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方”。
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一业一策”多部门联动的结果。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企业所在地县市、市开发区等相关职能部门。,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和现场工作,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对症下药,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建议,不断调整优化…这个从上到下的繁琐过程,潍坊开始研究起草到文件将公布,但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正是这种“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的精神,使得占据国内发动机市场近一半份额的柴蔚集团、麦克风和微型扬声器出货量全球第一的歌尔股份、全球最大轮胎模具制造商和气门芯生产基地豪迈科技、中国最大胎圈钢丝制造商大冶股份、获得建国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盛瑞变速器,以及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出替代品。
在13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57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背后,潍坊精准高效的个性化人才政策体现了“万才一心”。每个人都在想着一个地方,想着一个地方,在一个地方努力,自然发展成“快车道”。
04“为凤凰筑巢”留住八方来客。
“来潍坊工作的医生,如果非要自己花钱在潍坊买房,那就太丢人了!”
柴蔚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引进医生时潍坊市给予30万元住房补贴,柴蔚本人支付50万元住房补贴,此外可享受10万元安家费,加起来就是90万元,而潍坊市平均房价只有8000元。
除了住房补贴,还有直接开发商品房的公司。早在2012年,山东星宇手套公司就开发建设了8栋高档商品房,出台了低于成本价买房的措施,在普遍发放工龄津贴的基础上,给学历和员工赠送20-60平方米的礼品。
潍坊的“留才”服务简单、直接、简单、有效。他们很清楚,传统制造企业的薪资相对较低,三四线城市的地域限制也不如一二线城市有吸引力。因此,他们努力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生活设施,从而减少人才留住人的后顾之忧。
比如大学生补贴政策和住房政策,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保障,为企业大规模的学校招聘提供了直接帮助;帮助解决高层次人才家庭和子女入学的就业安置问题,让更多人才愿意长期留下;与企业合作办学,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让更多人才愿意扎根,同时不断为产业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
泰山学者、蓝色产业规划专家傅荣强面临着因地址搬迁导致孩子转学的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潍坊滨海区派出专人主动对接并办理各种手续,从而及时解决了孩子转学的问题。
家庭稳定的时候,行业也要稳定。天津大学教授康鹏是全球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领域的知名学术带头人。他与昌邑合作成立了潍坊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从公司成立到项目孵化,昌邑全力以赴做好“店员”和“服务员”,给予公司1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和30万元奖励资金,并帮助申请100万元“人才贷”和1000万元资金扶持,解决了创业团队的燃眉之急。
只要有人才需求,潍坊就没有意外的事情。正是这些愿意留下来的人才,给了潍坊全省单项冠军企业数量的第一个惊喜。
潍坊,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对各行各业的人才给予了最高的礼遇;也以一个城市的家庭背景,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开辟广阔的天地;有了城市的未来,我们才能为各行各业的人才点燃璀璨的生命。
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也在撑起这座“隐形冠军”城市的未来,启动全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品牌,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人才山东
编辑|孙小华
“魏”你用你的真心和赢得“方”的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