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某个人身上某一种特征表现得比较突出时,往往就会把这种特征和这个人的其它特征联系起来,并且还会由此得出很多推测性的结论和判断。认为一个人一好百好,一差百废就是晕轮效应的典型表现之一。
什么是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人们由于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清,倾向于从已知的某一突出方面对其加以概述,起到一种推测性描述或概括作用,使之呈现出某种预期的公共形象的心理现象。通俗来讲,就是容易以偏概全,先入为主地去刻画一个人或一类事物。
而当这种共同形象出现后,如果这种共同形象与客观事实存在一定差距,那么这个形象所包含的某种共同特点和判断就容易使人产生偏见。如果我们发现一个人身上存在某种特征而把这个特征与另一个人进行比较与判断时就会得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结论。
比如我们发现一个男生非常细心,深得我们认可,而另一个男生做了很大的努力却往往做不到,那么就很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这样的印象:我们都是非常细心的人(包括细心的男生)而其他人则是非常粗心的人。甚至由此形成这样的一个结论:另一个男生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都会经常有粗心的表现。
于是我们把这个人与其他异性进行比较和判断时就可能得出一些与他不相符的结论。最终便导致自己选择错误而做出错误的事情。
晕轮效应的表现形式
晕轮效应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以点到面的心理认知模式。即以一个特征作为其对他人的一种认识,对一件事物的不同特征或性质给予相同的归纳概括,以这个概括的形式来突出其特征或性质。
2、放大局部差异与其它事物的联系。习惯将单一事物的特征或性质来与他人进行比较,将差异视为群体差异或现实存在的差异,并将这些差异与对他人的判断联系起来。
3、首先考虑到的是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外在性质特点。如:有些人长得丑就被认为不聪明或不老实、有些人长得漂亮就被认为勤劳、有些人长得丑就被认为是不够漂亮等观点都是晕轮效应的典型表现。
4、容易受他人影响,形成错误的认知。如:别人说你是好人、你的性格像女生、你的相貌很美等等,可能只是礼貌地夸赞,事实不一定如此。晕轮效应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容易造成认知误差、偏差,而且也不利于我们进行选择判断和行动。
晕轮效应形成的原因
晕轮效应虽然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但也可以说是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晕轮效应之所以会产生和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总是会主观地把某些特征与另外一些特征相比较,从而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结论和判断。另一方面就是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也会受到事物所固有特征的影响(如外在形象等)并且这个影响往往是比较不稳定的、是非线性的的和是不对称的。
了解晕轮效应,可以避免我们盲目接受一些理所当然的观念,避免被错误的价值观误导,尤其是互联网上的毒鸡汤,避免形成错误的认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