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条简短的消息在网络中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在最开始看到这条消息时,我们三易生活的反应其实与大多数朋友一样,首先是感到惊愕,接下来就哑然失笑、甚至是感到不屑。

毕竟,正如此文中所写的那样,按照一般的认知,只要用户不使用光猫内置的WiFi功能,而是额外连接路由器,所有的设备只通过路由器上网。那么运营商所谓“一个宽带账号最多只能接入15个终端”的限制,应该就没法发挥作用了才是。

然而仔细想想,事情真的会这么简单吗?

首先,我们需要先给大家来科普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点,那就是所有的联网设备一定都有一个唯一的、名为“MAC地址”的标识符。当你将电脑、手机、平板,甚至是各种智能设备,通过网线或WiFi连接到运营商提供的光猫上时,光猫就会通过识别这些MAC地址,从而知道此时有多少台设备在同时联网。

光猫自带的WiFi不光性能低,而且还会加大光猫的处理负担,通常建议不要使用

此时如果不把这些设备直接连接到光猫,而是接入你自己购买的路由器上,再把路由器连接到光猫。那么按常理来说,光猫就看不到这些设备的MAC地址了,此时它只能看到一个联网设备的MAC地址,那就是路由器。这也就是为什么,最早报道这一消息的媒体会认为运营商此举“不足为惧”的原因。

但问题就在于,从技术角度来说,如果运营商真的想要知道“一个宽带连了多少台设备”,办法其实远不只有统计联网设备的MAC地址这么简单。

我们办公室使用的路由器就带有TTL伪装功能

比如说,不同设备发出的数据包,其内部有一个存在差异的值叫做“TTL”。在少数高端路由器里,数据包的TTL值可以被自动重整为统一的数值。但对于大多数路由器来说,当存在差异化TTL值的数据包被转发、经过光猫时,光猫就可以被用于识别到底有多少台设备联网。

又比如说,不同的浏览器核心传输出去的数据包,会附带该浏览器的用户标识符(User-agent)。这本来是用来让网站识别、适配浏览器版本的,但当然也可以被用来识别当前正在传输的设备数量。

除此之外,通分析过IP报头的ID域(同一个设备一段时间内发出的数据包,IP报头是大体连续的,不同设备的自然也就会出现多个不连续的ID域)、通过对某些特定网站的并发请求数进行识别等方式,其实都能实现“绕过”路由器的限制,直接识别网络中所存在的设备数量。更要命的是,这些办法相比于精准的MAC地址识别,理论上都存在着识别结果偏高的“问题”。比如说,你家其实只有14台设备,但因为电脑上同时开了两个浏览器在上网,就有可能会被这些办法识别出15台设备来(笑)。

好了,言尽于此,复杂的技术讨论就不再展开。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运营商真的想知道你家中“有多少台设备在同时联网”,并对其进行严格限制的话,那么站在用户的角度其实是几乎无法防范的。

那么真正的问题就来了,对于运营商来说,又为什么非要限制用户一个宽带账号可以连接的设备数量呢?

是因为设备数量多了,会造成网络压力变大吗?其实不会,因为一条宽带的总带宽是有限的,连接的设备数量多了就会造成带宽挤占,并不可能造成出户后的数据压力增加。

是因为监管要求不允许一个家庭拥有太多联网设备吗?怎么可能,按这样来说,那所有的智能家居产业都该完蛋了。因为随便在家里安装几个智能家电、装点智能夜灯类的设备,联网设备就能轻松突破几十台了。

现代智能家居设备所需的带宽大多非常低,但它们却会造成很高的并发连接数

所以在经过了多轮的讨论后,我们三易生活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之所以会有运营商以“宽带套餐”的形式,明目张胆限制用户一个账号下的最大联网设备数量,最终的目的很可能还是为了利益。

就好比多年前的手机流量套餐一样,之所以流量套餐以前总是不够用,最终目的无非就是要用户去增开额外付费的流量包。而对于目前“提速降费”的这个市场环境来说,无论限制网速、还是限制流量,显然都是不能再继续使用的方式了。如此一来,趁着“智能家居”兴起的东风,用“额外开放更多设备连接数”的方法来“增收”,说不定正是相关运营商想要打,但还没敢完全打出来的算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