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经常遭受地震灾害的侵扰,有很多无辜的生命及财产因此而受难。那么对于危害我们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的地震,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就和牡丹江中公教育一起了解。
一、地震概述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提及地震,我们总是绕不开一些基本名词,如震源、震中、震级等,它们对于我们了解地震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会成为考察点,故而在此为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
(二)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三)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
(四)震源深度: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
(五)极震区:震后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六)震级: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七)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
二、地震分类
地震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在此简单介绍几种事业单位中常考的:
(一)浅源、中源、深源地震
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1.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2.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3.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二)构造、火山、陷落、诱发、人工地震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1.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2.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3.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4.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三)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
1. 弱震:震级小于3级(震级<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2.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3级≤震级≤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4.5级<震级<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4.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震级≥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震级≥8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