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出自《旧约》第二章,也是《旧约》中最重要的一卷,它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之一。好莱坞反复翻拍这部史诗,克罗地亚著名钢琴家马克西姆的同名钢琴协奏曲更是以荡气回肠的演奏使其深入人心。

  圣经专家认为出埃及记发生自公元前两千年,主要讲述了埃及如何奴役以色列人以及上帝如何指引摩西带领以色列民族逃出埃及,回到故土迦南的历史。(古“迦南地”约指今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黎巴嫩的总和)英国学者约翰·德雷恩在其著作《旧约概论》中指出:“犹太历史的真正开端是出埃及。”走向上帝的“应许之地”的历程,实际上是犹太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受压迫的民族从为奴之国逃出并寻求自由的精神的过程。摩西领导下的六十万(未经考证,应为夸张数据)以色列人的大迁移就是通向犹太民族独立自主道路的第一步。

  以色列人为何要将迦南看作他们的“应许之地”?这要从亚伯拉罕说起,“亚伯拉罕”意为“多国之父”,他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族长,也是第一个神的先知,以色列人在亚伯拉罕的领导下,从阿拉伯沙漠边缘西行,寻找新的牧场。七十五岁时,他受到上帝耶和华的召唤:“离开本地……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于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幸福。”于是,亚伯拉罕带领以色列人前往传说中“流淌着奶和密”的圣地迦南,结束了游牧民族漂泊而居的生活。亚伯拉罕一百岁那年(年龄不可考),他的妻子撒拉诞下了一个男婴,名为“以撒”。

  以撒成年后迎娶了利百加并生下两个儿子,以扫和雅各。雅各,因与神较力而被赐名“以色列”。这也是“以色列”这个名字的最初来源。由于不正当地继承了父亲的遗产他不得不被迫离开迦南,在流亡过程中雅各娶了两个表妹,生了十二个儿子,第十一子约瑟尤其受到父母的宠爱,因此也遭到其他兄弟的嫉妒,他的哥哥想了一个主意,将约瑟卖给了埃及的商队,并对外谎称约瑟被野兽吃了,约瑟被带到埃及做过奴隶和阶下囚,后来因其聪明才智得到了法老的赏识,成为了埃及的农业大臣。当整个地中海地区饥荒连连,埃及因提前大建粮仓,囤满粮食而安然度过荒年,而此时身在迦南的约瑟的兄弟们到埃及借粮,他们才发现埃及王国手握大权的宰臣,竟然是他们曾想杀死,后又因贪心而卖给埃及贩子的兄弟。

  在经过考验,约瑟确定了他的兄弟们是真心悔过便饶恕了他们,这一奇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国王派出数驾马车将约瑟年迈迟缓的父亲雅各接到了埃及,约瑟赐新地送给家人,就这样,约瑟一族带领大量以色列人离开了迦南迁到了埃及,从此以色列人便踏入异乡生活。

  “出埃及记”的故事发生在约瑟去世四百年后,当时埃及在历代法老的统治下已经成为高度文明的国家,埃及城中以色列人口已经远远超过埃及本地人口,新上位的法老对这个生养众多,繁荣强盛的外来民族感到深深地不安。由于失去了上层权力的庇佑,埃及法老与以色列人的关系迅速恶化,法老派遣以色列人去建造雕像和金字塔,做最苦最累的活计,以缩减他们的寿命。上帝深知以色列人的处境:“我也听见以色列人被埃及人苦待的哀声,我也记念我的约”,于是出面调停,并找到一位天选之子,让他带领以色列人重获自由。这个人就是摩西。

  摩西是以色列人,当时埃及颁布国令:以色列的新生男婴必须扔到尼罗河溺死。摩西父母心生不忍,将这个新生儿放在蒲草箱中顺着河道偷偷送走,后被埃及公主发现并养育,公主给这个婴儿赐名“摩西”,意为“水拉上来的孩子”。

  成年后的摩西在孤寂的沙漠中徘徊数年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他领着羊群横跨沙漠,在西奈山上受到上帝的召唤,上帝赐予其神杖并被赋予使命:带领你的子民离开这仅仅被当作奴隶的地方,回到那可自己建国立业的故土。摩西返回到自己的同胞中并力图使他们相信,是上帝耶和华在对他们讲话,然而此时以色列人早已将独立和民族意识抛诸脑后,他们只是听着摩西的宣告,嘀嘀咕咕却不愿行动,长年累月的束缚使他们完全失去信仰,他们对古老上帝的力量表示质疑,这也是圣经中记载的第一次的信仰危机。摩西也同样无法说服埃及法老,统治者需要这些不计报酬的廉价劳动力来替自己建设国家、开疆扩土。对此,上帝降临了十灾以显现自己的神力,最终埃及法老不得不妥协让以色列人离开,但随即又违背承诺,展开追踪。

  在法老的追捕下,摩西借上帝之力,一声令下,向红海海面伸出神杖,耶和华便用大东风,使红海从中间劈开,水在他们的左右形成了坚实的墙垣,以色列人从海水分离开的中间干地顺利通行,毫发无损,而当埃及军队尾随而至时,巨大的海浪又冲了回来,法老和他的军队溺水而亡,红海海面上满是沉浮的尸体和车马的断壁残垣。这也是圣经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奇迹之一。

  离开埃及后,以色列人在茫茫沙海中徘徊了四十年,他们饱受饥饿、干渴、炎热和毒蛇之苦,西奈半岛沙漠的恶劣环境让以色列人再次陷入信仰危机,甚至转信伪神。摩西日趋清醒,必须坚定这些人的信仰,让他们承认耶和华是唯一的上帝,有一天他们在西奈山对面的荒漠上安营扎寨,晚上摩西再次独自上西奈山接受上帝的启示。

  圣经中描述:“到了第三天早晨,山上有雷轰、闪电和密云,并且角声甚大,营中的百姓尽都发颤,摩西率领百姓出营迎接上帝,都站在山下,西奈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的震动,角声逐渐的髙而有高,摩西就说话,上帝有声音答应他。”这也是《圣经》中记载的唯一一次上帝向全部以色列人显现。摩西下山后领回了两块法板,刻有著名的“摩西十诫”,这也是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奉行至今的道德准则。
出埃及记讲的是什么(出埃及记的内容概要)-编程知识网
  在摩西的带领下,他们在沙漠中不停地行走,经历过信仰危机、瘟疫、民族战争,以色列人终于重回家园。

  出埃及记以亚伯拉罕带领以色列众子及家眷来到圣地迦南为起始,后代约瑟将其父一族迁至埃及躲避灾荒,最后摩西在上帝指示下带领同胞重回家园,建立圣墓为终结。很多读者不能理解《圣经》,尤其是《旧约》中那个要求绝对服从的“独裁”的上帝,他毫不留情地排除异己的残暴手段让人唏嘘不已,仿佛与我们所认知的慈祥、仁爱的神父形象完全不符,并不值得人们追随,然而,带着一种对先于我们的历史的辨识之心,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来看待出埃及记,那么它瑰丽的想象和宏大的叙事足以证明这是一部伟大的宗教神话史,从另一个角度看,《旧约》作为一部以色列民族史,其存在本身就是为了维系民族内部观念与信仰的统一,毕竟对于古代民族,尤其是对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来说,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关乎生死存亡,而维系团结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先民对超自然力的敬畏和恐惧,这样看来,那个被塑造成赏罚分明的上帝的形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今天,出埃及记仍然在为无数的艺术家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尽管有许多历史细节至今无法考证,大多数超自然现象也仍未得到科学解释,但它确实在一代代人中产生共鸣。美国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黑人解放运动就曾经借用这个典故,当时最广为人知的歌曲《Godown,Moses》就引用出埃及记表达了黑人对精神独立自由的希望,歌词中的那一句:“Letmypeoplego”,成为当时甚至当代无数人逃脱精神奴役,走向精神自由的指明灯。

  黑格尔曾经说过,外化和异化正是自由本身得以实现的条件,没有外化和异化,自由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个美好的梦。当然,这种外化和异化必然带来痛苦、奴役和不自由,这正是自由本身的悖论所在,也是“出埃及记”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