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片名:肖申克的救赎

英文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 Frank Darabont

主演:蒂姆·鲍顿 Tim Borton

摩根·费曼 Morgan Freeman

鲍比·干顿 Bob Gunton

威廉·席德尔 William Sadler

类型:剧情

出品:华纳电影公司

级别:R

上映:1995年4月

片长:142分钟国家:美国语言:英语色彩:彩色

简介

年轻的银行家因被判决谋杀自己的妻子罪名成立,被送往美国的肖申克监狱终身监禁。他外表看似懦弱,但内心坚定,从进监狱的那天开始就决定一定要离开这里。

他在监狱里遇见了因失手杀人被判终身监禁的摩根·费曼,两人很快成为好友。肖申克监狱是当时最黑暗的监狱,点狱长利用罪犯做苦役,为自己捞了不少好处。狱警对囚犯乱施刑罚,甚至将囚犯活活打死!

面对这样的环境,他没有自甘堕落,他办监狱图书室,为囚犯播放美妙的音乐,还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大家打点自己的财务。点狱长很快的发现了他的特长,让他帮助自己清洗黑钱做假帐。

在监狱的黑暗生活里,他从未放弃过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对自己的救赎!幕后

蒂姆·鲍顿的出色表演很少看见,但幸好弗兰克·德拉邦特选择了他出演男主角,他的外形实在是太符合这个角色了。而演技明星摩根·费曼在该片里展示了他完美的演技,他出色的表演简直是无懈可击,让人不得不为这位黑人影星鼓掌叫好!

无论是从编剧还是导演,以及每个演员的演出《肖申克的救赎》都绝对是90年代最好经典的影片之一!强烈推荐!


阿甘正传》与《肖申克的救赎》

1994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肖申克的救赎》是《阿甘正传》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说《阿甘》是一个梦,那么《救赎》就是一种生活。生活比梦简单,但生活远比梦境残酷。而这两部片子也的确是有很多可比之处,他们也有缘凑在了一个奥斯卡年度。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阿甘正传》展现给我们的也永远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那一面,也会让我们时刻为生活的美好的而满足。

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Get busy living or getbusydying),《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虽然最后找到了通向天堂的那条路,但是这条追寻的过程中却是充满坎坷。

他们都是极为优秀的影片,至少他们都是那种让你看完以后就绝对不会忘记的影片,而且每次看完都会有不同于前一次的感觉和感受。在两部同样经典的影片面前,奥斯卡的评委们选择了《阿甘》,也就让它的影响力和观众接受程度远远的超过了他的竞争对手。但是埋在土里的金子终究是要发光的,这些年来,《肖申克的救赎》却开始了奋起直追,受关注的程度并不比《阿甘》少,而且很多人开始为他鸣不平。而我则能够充分理解为什么奥斯卡会选择《阿甘正传》?

第一:同汤姆汉克斯比起来,蒂姆·罗宾斯(TimRobbins)当时还是个小字辈。凭借着《费城故事》,汉克斯已经问鼎过奥斯卡,而且他也是好莱坞好男人的典型代表,没有绯问,家庭和睦,乐善好施。不管他被那年的奥斯卡提名,他都会是最最热门的候选人。而后者却初出茅庐,影响不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现在已经极少演戏了,基本上都是当导演。而该片也是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FrankDarabont)的处女作,奥斯卡很少把大将颁发给一个第一次执导筒的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后来也与汤姆汉克斯一起合作拍摄了《GreenMils》。

第二:奥斯卡比较偏向于弱智人士,对现实主义题材往往重视不够。《飞跃疯人院》、《雨人》等等都是此类型影片,也都获得大奖,美国人也常说,只要是跟傻子有关,就容易获得奥斯卡。而好莱坞对现实主义的题材往往重视不够,特别是那些揭露美国社会黑暗面的影片几乎是绝少得奖,而《阿甘》则是把美国当代很多的重要事件都贯穿起来,并以一种很幽默的语气调侃了一把,由此可见,《阿甘》获胜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一个奥斯卡小金人虽然很重要,但是奥斯卡历来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商业影片,忽视文艺片,重视大牌演员和导演,忽视新人,所以他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在很多人看来,落败的《肖申克的救赎》远比《阿甘正传》要来的深刻也更有回味的余地,当然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两部电影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神似的男主角:我常常认为汤姆汉克斯与蒂姆罗宾斯在很多地方都非常相像,都属于那种沉默深沉型的男人,一幅生就正派的脸,是那种让女人觉得非常可靠有安全的感的男人,让男人觉得是那种正直而又值得信赖的朋友,所以很容易博得观众的好感与信任。最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有出色的演技,都是那种只要在屏幕上出现,就一身是戏的演员。

探讨人生的主旋律:这两部影片都是在探讨人生、人性以及社会。只不过一个充满了阳光和希望,而另一个则是阴暗和压抑,恰恰是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把这两部影片放在一起比较有了更多的意义。

不知道有没有人把这两部影片放在一起看过,我相信一个下午足够了,一个人静静的看,我先看的《阿甘正传》,后看的《肖申克的救赎》,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上。两个男人不同的命运让我们对生活和未来有了一种重新的认识,看《阿甘正传》就好像在草地上晒太阳,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阳光让我们体会到了活着的乐趣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这温暖的阳光下,我们绝少能够想到太阳落山后的黑暗与寒冷。

而《肖申克的救赎》就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一切,监狱中生活绝对没有乐趣可言,更加谈不上什么希望。这时俺想到了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种寻找希望,这恰恰就是最难的,很少有人能够在明知道没有希望的状态下还在寻找希望,我们常常能从年长的人口中听到人啊!最好不要和命运抗争,什么是命运?那种努力是对生命的抗争?谁都又说不清楚。当安迪战胜命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胜利也许恰恰就是命运的一部分。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最常见的三个译名:《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月黑高飞》;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片,你所应该做的是马上去找一张碟回来看。而决不是看这篇影评。)

redemption,救赎,并不只是andy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但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他对狱友的拯救,表现在一种精神上 的拯救,因为他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周围的人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red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两个对自由持有一样的寄望,但有着不同态度的人,构成 了全片的主线。三次“redemption”如下:

第一次是他帮助狱警HADLEY逃税,为狱友赢得每人3瓶啤酒的奖励。 “We sat and drank with the sun on our shoulders, and felt like free men. We could'a been tarring the roof of one of our own houses. We were the Lords of all Creation.”… “You could argue he'd done it to curry favor with the guards. Or maybe make a few friends among us cons. Me, I think he did it just to feel normal again…if only for a short while.” 这时,你看到了T.Robbins第一次露出笑容。毕竟,自由总是最快乐的,同时也代表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有这种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

第二次则是本片中最为精彩的一part,他在狱警办公室放“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e Figaro)。这个片段看似平静如水,但 实则激情四射,杀伤力极强,最能使你两眼发热。 “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em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I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I tell you, those voices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ay place dares to dream. It was like some beautiful bird flapped into our drab little cage and made these walls dissolve away… and for the briefest of moments — every last man at Shawshank felt free.” 这次,andy的微笑是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狱警中的价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给他的朋友,带来自由的感觉--哪怕是一刹那。 “There are things in this world not carved out of gray stone. That there's a small place inside of us they can never lock away, and that place is called hope.”

第三次,他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为了得到第一批书,他每周一封信,连续写了六年。然后他增加到每周两封,在andy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间,图书馆落成。这也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这个胜利的影响是深远的。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Tommy出现了,剧情也随之发生了转折。

Tommy被杀后,andy从hole中出来,临脱狱的一天,和red的对白非常耐人寻味。在逃离此处之前,andy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妻子的死 他要负一定责任。“I killed her, Red.”… “I didn't pull the trigger. But I drove her away. That's why she died. Because of me, the way I am.”当谈及以后的打算时,经过近40年的煎熬,red显得很沮丧(并且如果你比较20年、30年、40年这三次听证,你会发现 M.Freeman表演的细腻之处)。 “I couldn't hack it on the outside. Been in here too long. I'm an institutional man now. Like old Brooks Hatlen was.”… “In here I'm the guy who can get it for you. Out there, all you need are Yellow Pages. I wouldn't know where to begin.” 他对希望怀有恐惧--因为他也曾拥有希望。但他明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很多时候,这也是使我们裹足不前和抱有消极思想的原因。然后andy用一个精辟 有力的句子,结束了两人的谈话:“Get busy living--or get busy dying.”这句话甚至可以视为全剧的中心思想。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的是,逃狱前后的片段处理得很好。red总是担心andy会自杀。面对绝望,有人选择死,因为这意味着一种解脱--导演在这里也 有引导观众往“死”那个方向想的倾向,似乎是想和观众开个玩笑--但对于那些真正想获得自由的人来说,会选择另外一条路,一条真正通往自由的路。

其后,norton自杀,“HIS JUDGMENT COMETH AND THAT RIGHT SOON.”这句话非常有讽刺意味。而从 andy脱狱成功到red出狱后的这一段戏,完全是对M.Freeman演技的考验。M.Freeman的独白和表演总是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炉火纯青的感 觉,为本剧增色不少。(王家卫也在《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等片中用过独白的手法,但梁朝伟的表现似乎还是稍欠火候。)从在狱中: “Sometimes it makes me sad, though, Andy being gone. I have to remind myself that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到最后他打开盒子,决定到 Zihuatanejo找他的朋友andy,说出内心最后的独白: “I find I am so excited I can 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 is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certain…” 均可以看出他的深厚功力。

显然,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纯粹的商业片--虽然它确实带来很高的商业成就--1995年全美影带租售冠军。但除却票房,它带来的信息量也是很大 的。比如“价值”就是该片带来的一个重要信息。出狱监犯的人生价值何在?Brooks(老布)的从出狱到自杀,也是催人泪下的一个片段。正如red所说, 他已经长期的监狱生活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了。 “Man's been here fifty years. This place is all he knows. In here, he's an important man, an educated man. A librarian. Out there, he's nothing but a used-up old con with arthritis in both hands. Couldn't even get a library card if he applied. You see what I'm saying?”…“Believe what you want. These walls are funny. First you hate 'em, then you get used to 'em. After long enough, 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珍惜你的自由,也是本片所要表现的主旨之一。red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I'm the only guilty man in Shawshank.”他最后一次在HEARINGS ROOM所说的,他对自己所做的一切, 深感悔恨。“Not a day goes by I don't feel regret, and not because I'm in here or because you think I should. I look back on myself the way I was…stupid kid who did that terrible crime…wish I could talk sense to him. Tell him how things are. But I can't. That kid's long gone, this old man is all that's left, and I have to live with that.”

其实,人生本身不就是一个监狱吗?我们每个人,有哪个不是被社会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的产物?该片的电影原版海报上写着 这样一句话:“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这使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本畅销 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克服你内心的恐惧,改变你自己,释放你自己。”

提起拍摄于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影迷通称为《刺激1995》),几乎永远是影迷心中的经典、电影论坛里不过时的话题、影碟店内的畅销货、IMDB网站上的前三名;

现实的神话

——看“肖申克的救赎”

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 只要自己不放弃, 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安迪很认真地对几个好友说出这样的话, 换来瑞的沉默, 许久, 他才开口, 希望是危险的东西, 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后, 瑞没有再抬头看安迪一眼, 他离开了饭桌, 安迪则静静地目送他离开。镜头上摇, 看见铁窗外悠蓝的天空……

“肖申克的救赎”有名“刺激95” 是佛蓝克.达拉邦特的作品, 讲述了一个在名为沙堡的监狱, 安迪是怎么自我救赎以及怎样帮助朋友们找到精神家园的故事。

因为被诬告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 安迪被法庭宣判终生监禁, 影片很巧妙地使法庭上的宣判闪回一连串谋杀当晚的情景, 喝地大醉的安迪和他那双暗夜里充满仇恨的蓝色眼睛, 他的手枪一直握在手中, 但是, 最终还是放了回去……极其充满讽刺意味的是, 镜头明确地告诉我们, 安迪没有杀人, 而法庭却因为对方律师一系列有力的假设般的推理, 对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处以无期徒刑, 这对他的事业和未来无疑是判处了死刑。

当安迪在其他囚犯的带有挑逗意味的喊叫声中, 走出囚车时, 他的眼底竟然没有任何意识, 像是灵魂被抽空了一般。走在人群中安迪的孤独气质很快便吸引了老囚犯瑞, 他和其他朋友打赌, 他说, 今夜, 第一个哭出声的就是这个高个子。然而, 安迪的沉默让他输了两包香烟, 但是瑞却开始在心里对安迪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 是一种想进一步了解他。自此, 影片由镜头的客观视角转而成为瑞的主观视角, 摄影机成了瑞的眼睛, 瑞的独白……

第一次, 安迪和瑞的对话是, 请瑞为他在外面买一个手锥。瑞用怀疑的眼睛看着他, 安迪解释说, 他只是为了消磨时间而想雕刻石头罢了。于是, 安迪得到了那把手锥, 没有人对安迪的动机表示怀疑, 因为用瑞的话来说, 用那个来挖洞估计要六百年才行。然后的一次义工中, 安迪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每个做义工的囚犯争取来了每天早上10点钟在天台上喝冰啤酒的待遇。于是, 当10点的太阳照在他们疲惫的身体上的时候, 他们围坐在一起, 喝着可口的啤酒, 就像在自家的天台上修理一样自在。而, 安迪却只是坐在远处带着一点笑意的看着他们,似乎是他来到沙堡的第一次的笑容。之后, 监狱长利用安迪的学识为他洗黑钱, 为此安迪被调到轻松的图书馆工作。安迪看到图书陈旧, 书目很少, 便每一周写两封信去相议员请求增加书目。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 议员终于寄来了拨款;安迪也许永远忘不了处见沙堡时候片刻窒息的感觉, 摄影师罗杰.迪金司没有过多的买弄花哨的镜头, 他只是娴熟地用了两个镜头, 一个是从监狱门的上空大俯拍, 一个是从监狱门的下面往上仰拍, 两个镜头很快地重叠, 再分开, 变形的门和由内而外的透视监狱的全貌, 扭曲的世界预示着安迪将来的命运, 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国内导演张意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颂莲提着箱子无住的站在门口, 整个画面的构图就是一个很大的口字, 似乎要将她整个热门内吞进去一般。

影片的画面采用的多是四分之一侧面, 在人物特写出现时多用灰色, 黑色的色调, 强调出沙堡的抑郁和狱警没有人味的事实。片名“申肖克的救赎”, 其实是指安迪在沙堡所做的一切, 即使因为洗黑钱, 安迪得到了比其他囚犯好的多的待遇, 但是,他依然知道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 那些把圣经挂在嘴边的监狱长和狱警们, 只是在利用他干着黑暗的勾当, 他看得很清楚, 这一切, 从他第一天进来, 看见保式怀里的那只小小的渡鸦时, 他就在渴望自由, 他从未想过放弃对自由的向往, 自由是是什么?是, 沙堡的墙外那片蓝得近乎于透明的天空 ;是, 安迪一个人独处时, 幻想太平洋那片湛蓝色的博大海水时凝神的双眼中所透射出的忧郁;是, 阳光下几个囚犯围坐在天台上喝啤酒的情景;是,保式将他养了很久的杰放飞的那一刻, 遥望囚窗的伤感;是, 初春的午后, 阳光普照下, 公园里保式喂鸽子时, 想念杰时温存的笑容;是, 飘散在沙堡上空“费加罗的婚礼”;是,阳光下, 囚犯们围坐在天台上享受冰啤酒的舒爽;是, 大雨中, 安迪向天空伸出双手的激情;还是, 海滩边, 瑞向他缓缓走来? 也许, 一切只是为了获取自由, 人与人之间对于自由的渴望是平等的, 并不会因为囚犯而有所减少。正如瑞在最后对检察人员所说的, 我真是很想和我的过去说话, 和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说说话……无尽的沧桑都包涵在这样的积聚简单的话中但是却可以直指人心。

安迪选择的生活是跳出来, 使自己不被沙褒内残暴的制度所麻木, 变得对它依赖, 被它侵蚀, 他一直过着隐忍, 置身与度外的生活中, 身体虽然被囚禁了,但是灵魂深处对于自由的向往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他在这种钝重而又疼痛的选择中证明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特质。

最难能可贵的是, 安迪不但要对与自己进行救赎, 当他眼看着周围的对沙堡的生活越来越依赖, 甚至于对于重获自由变的麻木的时候, 他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唤醒他们沉睡地灵魂。为此他一周两封信写到议院请求扩建图书馆, 他冒险通过广播播放歌剧, 虽然听得懂的人很少,但是那奇妙的歌声却是那么美妙, 把每个人心中的梦想都放飞了出来。他通过自己一些看似以卵击石的行动, 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沙堡的残酷制度, 摧毁着狱头所谓的命运掌握在他的手中这一说法。

他向所有人述说着一个不变的真理, 自由就是在阳光下自由的呼吸, 于是, 他用了19年的时间, 挖开了常人几乎要挖600年的隧道, 他在500尺的粪坑中匍匐前进, 地狱和天堂只有一线之隔, 于是, 在对那一片悠蓝的天空和大海的向往下, 安迪终于重获自由, 并且惩罚了有罪的狱头等人。他创造了一个现代的神话。

影片中几乎没有提到爱情, 讲述最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迪和瑞, 两个默契的朋友, 当瑞接过瑞送给的口琴时, 双手的请颤, 和安迪在入狱十年后接受一份来自瑞的海报时, 眼底漾起的温情, 都是想冬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的友情。他们在默默地彼此关注着, 即使安迪自己得以逃脱, 他也没有忘记好友的未来, 他在橡树下的信, 将瑞最终带到了他的身边, 同样在一片湛蓝的没有记忆的海水中笑着……

没有记忆的海洋——有感《刺激1995》

张黎

来源:网易

我用冰冷的水冲了把脸,抬眼看到镜中一双因为孩子般肆无忌惮地哭而微肿的眼睛,我知道其实并不是为了阿瑞,而是触景伤情地为自己哭了一把。记得席慕容在《暮歌》里轻轻吟唱——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

在这时候

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

而黑暗尚未来临

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

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

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

在这时候

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

而结局尚未来临

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

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

阿瑞在“鲨堡”监狱服役四十年后,接受例行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释批准。时光荏苒,假释审批官换了一茬又一茬,现如今是一个肤色象小猪般粉红的年轻斯文的人。他对阿瑞说“请坐”,而不是用硬梆梆的命令口气。此时的阿瑞眼光中透出明晓世事

的无比沉静和今生已矣,尔等莫狂的少许厌倦。可能他还说不上有锋利的睿智,但看得那个审批官多多少少有点儿窘。

例行的问题是:“你改过自新了吗?还会为非作歹吗”?这一次,阿瑞不再诚惶诚恐地说自己已经是个CHANGED MAN了(改过自新的人)。他的眼神定定地看着一个不知名的远方,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地说

There was not a day goes

by that I don't feel regreted……I look back the way I was,the

young stupid kid who committed the terrible crime,I wanna talk to

him……I wanna try to talk sense to him,tell him the way things

are……But I cannot

…….The kids long gone…….Left with this old man。

(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我真想和他说几句话……我想试着跟他讲讲道理,告诉他世事的隐情……然而我做不到……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每个人看到这里都会动容,静默,不发一言……我自己早已忍不住大哭起来,泪水蜿蜒地滑到脖颈里。要知道,我也想回过头去,在我还没有成为老厌物的时候,我 要用尽一切的利齿灵牙,哲思情理,诚挚地,关爱地和路那一头的女孩儿说几句话。关于那所有的低首敛眉,无端烦恼甚至那彻夜难眠的辗转,那撕心裂肺的痛苦; 我多想亲口跟她说几句话啊,温柔的,再温柔不过的,为了所有那些走错的路,做错的事,说错的话,爱错或没有爱错的人,可是我能吗?我牵不住她的小手,恍然 一梦的瞬间,回不去了……留我在这陌生的地方,惊慌失措,我想我是该启程去寻找那片温暖的,没有记忆的海洋了,——keep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ie。

顺便讲一句,你可以把《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当作是现代的《基督山伯爵》,情节跌宕起伏,色调细腻冷峻,演员阵容强劲。莫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所饰演的阿瑞在影片中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的处理都经得起推敲。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大师”。换句话说,是后生小子们想要登堂入室所无 法回避,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

当Andy爬过500码的粪池管道,他就这样爬向了自由。

——Shawshank's Redemption

如果今天有人跟我说,这部影片是一部多么好的电影,我可能要歪着脑袋想一想,它是怎么一个好法,是镜头语言的Creative还是剧本的Fresh?我想 这样的问题是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都可能会想的问题,好比我们要想一想这个镜头的构图是如此富有深意;好比我们会想在Oliver Stone的影片里的天空总显得那么的野心勃勃……可惜我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影迷,其实充其量我不过是一个想在画面与画面的更迭里找到一些虚幻感受的人。

我相信总有一些影片是这样的打动你,它不是经过你的大脑,而是穿过你的眼睛直接击中了你心里的某个角落,然后你突然觉得生命有了意义,尽管你四周仍然充斥着无聊与无趣的空气,你仍然无法逃避生活里的虚无。

当Andy爬过500码的粪池管道,他就这样爬向了自由。如果这部影片就是告诉你人生里有一种东西叫做自由或者仅仅是发扬了自由至上的精神,那么我还不会 欣赏这部影片。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它也许要曲折,也许要在黑暗里瑟瑟发抖,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 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换句话说,它给了自由甚至说是理想一个完整的定义。

它告诉你,自由可以依靠妥协来苟延残喘,却不能依靠妥协来取得自由;自由也许是光辉的,但是黑暗却是它的前提;尤其重要的是,当那个老管理员出狱后自杀在 房间里,影片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当自由突然而至的时候,它也许已经失去了光辉,因为没有了生活的支持,没有了生存意义的赋予,自由对于你来说,不过是另一 座监狱。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Andy的自由虽然艰难,虽然屈辱,有了信念的支撑,才有了它本应有的光泽。

『影视评论』日落后的太阳——浅析《刺激一九九五》闪现的悖论魅力(转载)

作者:残酷的青春 提交日期:2002-6-3 13:36:00

《刺激一九九五》给我最大的刺激莫过于刺激,从感官表层塌陷入心灵的冥界,万千无数的闪烁着、滚动着的强震撼。一时间,很难理清一张精确的刺激解剖图,权 且粗浅的就其中最耀眼的“悖论”作一次试验性探析。所谓“悖论”是英美新批评家用来解读诗歌所运用的一种技法,其实质含义是在文字中表现出一种矛盾形式, 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出现,而在一个真理上统一起来。这里,我也尝试性“租用”其构建《刺激一九九五》的赏析。

一,“来这里的,都是无罪的”——主题性悖论

影片开始使用交叉剪辑的画面传递出:汽车中的醉酒的男人、法庭审问、男女合欢、醉酒男子装子弹、审问、做爱高潮和提枪下车等几帧影信息。通过可能性的整 合,观者便有了一团疑云,随后律师的雄辩轻松的帮助观者找到了“事实”:那个银行家,因老婆与人私通,便在酒后干掉了他俩(一对偷情者)而重要的是这一切 是观者方面的虚拟的,也可说成是导演帮助观者作了一次思维热身运动,但影片并未将此“事实”的过程回证式的复演。在接下来的“监狱风云”中不时挑逗起观者 对“事实”的疑虑。当阿瑞问安迪为什么会入狱时,他说:“我是无罪的。”一方面诱导观者怀疑甚至重建假设,一方面继续主题性悖论的凸现。阿瑞听了后应到: “来这里的都是无罪的。”于是乎,主题性悖论在不经意间被揭示出来,此时观者并未注意。影片的高明便是倒置了因果关系,将结论首先提了出来,而后慢慢交待 前提,使观者随着影片向纵深发展不断体验到光亮,这股光亮最终清晰的回照出主题的伟大预言性,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但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鉴赏空间。 不过,观者此刻的重建假设便搁浅在了“不是安迪,谁是凶手”的问题上。我自然而然便联想到了《夜半歌声》中的一段镜头:男主人公宋丹平在房间内阅读信件有 人敲门,开门,门又关了起来,失火了,这一过程一共出现了三次,而前两次也激起了观者无法得知实情的恼怒,同样,随着影片的发展,便消弭在了嗟叹声中。导 演在这里还算比较“留情”并未如《尼罗河上的惨案》那般,使观者怀疑到自己头上,也没有如《小李飞刀》、《月光宝盒》那样使人昏厥,而是在一步步扎实完善 了主题性悖论塑造的同时帮助观者达悟了。汤米的出现带来了安迪清白的“公诸于世”,从而有了“无罪的人有罪”这一悖论;影片开始也描绘了狱警长极富有冲击 快感的结束了刚入狱的小胖的狱中生活,此时,汤米也因对神的诚实而倒在典狱长踏灭的烟头旁,自然形成了“有罪的人无罪”这又一悖论,同时这一点更通过本该 绝对高义的司狱者却干着无耻的勾当,以及已经手持着文凭走向美与善的未来道路的汤米的死来强化。于是,“鲨堡”这座建筑在导演的苦心孤诣下奇妙的完成了主 题性悖论的诉说工作。就此反观越战经典片《现代启示录》,我立刻找到了相协的脉搏。所谓拯救人性却戕灭了人性(对美兵、对越南人民),而毁灭和平却成了英 雄事业,被配上勋章,导演运用主题性悖论演绎出了一部真正的启示录。这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正邪”对立,而是诠释出创作者的一种思考,一种指导观者 的思考。表面上典狱长已死,正义伸张;安迪顺利大逃亡,到达了自由的海滩。但若进一步忖度,一连串的问题便浮出了美好结局的水面:新来的典狱长如何?小胖 和汤米的死是否追究?安迪式人物是否还会入狱?而最重要的是影片极力掩盖的一个大问题:安迪并未得到法定的平冤翻案,错判仍在维持,这就将影片的终极推向 了“后思索”的无止境,从而使主题性悖论得以永存。它本身就是客观存在,无论如何解读细品它,终不如植入人们心灵的历史中,去观察去体味那纯痛苦而又永灿 烂的魅力。

二,终极的放弃与无上的拥有——意态性悖论

回思这部影片时,首先爬出的是欲望的诡魅,相伴而至的是放弃的必然。

前者,狡猾贪婪的典狱长受不了金钱欲望的怂恿,快乐而又轻松的捞了一大笔,于是拥有的慰藉深幽孤独的本我与大出风头的自我以及典狱长制服所征兆的超我的 无极通路——他拥有了;在全雄性群居生活中,“三姐妹”无法熄灭性欲燃起的火焰,刺激而又夹杂暴力宣泄的舒坦了一回,于是也拥有了抚平重伤的本我与身在狱 中无法常态发泄的自我以及异性欲升变为同性欲所换来的异样超我的超导通路——他满足了;而导演“残忍”地将这来之不易的拥有拈灭在了终极放弃的介入下,影 片证明了典狱长拥有的象征——金钱被提走了,他“放弃”了金钱,甚至“放弃”了重新享受拥有的机会(他抠动了自杀的扳机);“三姐妹”满足的条件——身体 被摧残了,他“放弃”了鸡奸,甚至,连重新享受拥有满足的机会也放弃了。同样在《沉默的羔羊》中斯达琳“拥有”了野牛比尔的线索,“放弃”了幼时最致命的 隐私;《与狼共舞》中守边者“拥有”了未遭人类文明残躏的淳朴,“放弃”了文明的人类。

相反,后者,阿瑞放弃了用死来解脱对自由的不 适,拥有了重生;安迪放弃了营造“花园式监狱”的幻想,更放弃了借助法律平反的希望,走了,放弃了,而拥有了新鲜的海风和清丽的自由。同样《泰坦尼克号》 中的露丝放弃了坐上救生艇保存生命,拥有了最无价也最有价值的真爱;雨人的弟弟放弃了对财产的渴求,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兄弟深情;猎鹿人终于放下了枪,拥有 了精神的重生。

前者的终极放弃和后者的无上拥有,形成了一对耐人深思的意态性悖论,从更深层次来说这一悖论更具有连锁效应:安迪拥有工 作→放弃妻子=>妻子放弃丈夫→拥有情爱=>杀人这帮安迪拥有了复仇的实现→安迪替杀人者放弃了生活的自由=>安迪放弃狱中的希望拥→ 有狱外的向往。当我们复视这一过程时,会惊奇的发现这一意态性悖论在《美国丽人》中展示得更加卓越。男主人拥有了对女儿的同学(玫瑰)的性想(表象为梦中 的接触)→放弃对妻子的情爱(通过自慰宣泄)=>妻子放弃对丈夫雄性的崇拜→拥有新的活力(与另一位地产商做爱)=>男主人拥有“越轨“的权 力(发现妻子不贞)→放弃了工作(专心等待时机)=>放弃了家庭的主导地位(收入不如妻子)→妻子拥有了极大的自信(当因自愧丈夫而举枪自绝时,又 放下了枪)=>男主人拥有了玫瑰(主体地位丧失后的补偿)→放弃了玫瑰(玫瑰还是处女的事实震动了他);在此同时,=>女儿放弃对父亲俄狄浦 斯式的依恋→拥有了邻居男孩的初恋=>男孩拥有了被“阉割”人格的重新萌发(不在依附父亲为代表的家庭)→放弃了对父亲的屈忍=>父亲放弃了 权利的压制(揍了儿子一顿,让他滚)→拥有了权利的保存=>儿子拥有了与男主人女儿私奔的借机→女儿放弃对家庭的眷恋=>妻子放弃重建家庭的 努力(因失去了女儿)→拥有了击杀丈夫的决心;最终二者=>男主人放弃了存在(他倒在血泊中,他放弃了玫瑰,也因放弃家庭的反效应被家庭放弃,最后 物化为放弃存在)→观者拥有了对意态性悖论的深思。

三,日落后的太阳——哲学性悖论

最后,回归于悖论的真谛——日落 后的太阳。导演在这里的确渲染出了日落后太阳的景色,严肃而又深刻的揭示出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二重悖论。而悖论本身即表现为这种二重性,所以创作者不但 论证了前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后者。影片中有许多阐释悖论实质的例子:汤米本无法通过考试,但通过了;安迪设置的假人不可能存在,的确存在(由取款 的事实加以证明);老布出狱后安度晚年是可能的,但各种因素又使之变得不可能,甚至安迪妻子不死是可能的,为了开创情节有是不可能的……。不过我认为, “小铁锤”这一例子更值得深究。“小铁锤”本身链接了许多悖论:狱中购买到他是不可能的,实际证明可能;狱中突击搜去是可能的,而情节发展使之不可能。其 次,“锤子对人的悖论”是“用六百年也不能挖通墙壁”;“人对锤子的悖论”是“用了二十年就挖成了”。再次,银幕上的投像是虚假的,易逝的(不可能);观 者心中的映象是真实的,永恒的(可能)。复次,物质决定意识(小铁锤决定逃跑幻想的破灭);意识决定物质(逃跑的意念战胜了客观的限制)。最终,这一悖论 升华进入到哲学的辩堂。环顾四周,看到了《猎鹿人》中客观上不可能逃脱被射,但主观上逃脱了的“雄鹿”;曾经飘动在阿甘上空的“羽毛”,也随着意识的指引 落在他的脚边;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竟辜负了探索者的苦寻,潜入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地方,去抚慰那些冰冷的亡灵……最后,是悬在大堂中间的日落后的太 阳。哲学性悖论在《刺激一九九五》中的重现,是我始料未及的,但当真正体察到他的灵辉时,我想观者与影片的距离更近了,也更远了。

最后,我用诗人独孤鹤蚊的《一月的颂歌》来结束这篇文章。

一月的颂歌

一滴水

是月光点燃你的清辉

一直我攀缘着无边的徜徉

弯下腰!爱

盲人眼中你挽着执着的幽兰

挤进心灵的哑风

呼寻云

的确,未来已老

梦中有唱一月颂歌的人

《刺激1995》——希望、自由、友谊

美国好莱坞电影的魅力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许多经典镜头让我们今天再回想时,都仍然回味无穷。它让我们人类实现了许多无穷无尽的幻想,难怪人们把那里称作 “梦工厂”,但我认为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要更多地向世界宣扬美国人民的文化精神内涵。我这里为避免冗长的赘述,不想把话题说得太大,只是就一部影片来谈谈 这方面的心得体会。针对前面朋友们的话题,我就拿《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来举例吧。有的朋友觉得这部影片情节一般,立意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至少能让我们看到三点:希望、自由、友 谊。

一般地说,如果想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人文思想和生活环境等等,最快的一条途径就是看看监狱的犯人生活,因为那是最快和最真实的。而《刺激1995》 就是这样一部监狱影片。银行家被诬陷进了监狱,受尽狱警和犯人的折磨,可是矢志不渝,乐观人生,充满希望地面对一切,最终运用智慧逃出生天,并使恶人伏 法。影片的最后是主人公逍逍遥遥的与炼狱中的老朋友在“芝华塔尼奥”的海滩分享美丽的人生。在这里我要说银行家入狱之后的炼狱生活是影片主题反映的重中之 重。从情节的不断深入,我们知道一个向往自由的人本身蕴涵着的丰富的情感和优秀的品格,以及极高的智慧。不是光想挖通越狱通道的简简单单的事。如果那样他 不需要用二十年的时间,有机会早就跑了,而是为了誓言和心中的一种美好期望。因为他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所有狱中的犯人都能够获得知识和新生。让他们知 道监狱的犯人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也应该获得教育的权利和学习知识。不应该因为曾经堕落就永远没有了重生的希望。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体制化了”。是的,通过正途获得人生的犯人出狱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又会重新遇到挑战。但因为时间的流逝和服刑的经历往往使人丢掉了希 望,丢掉了本该具有的那份勇气。片中的“老布”和“阿瑞”都是韶华已逝的人,过错和失足,当然更有冤狱使他们没能象正常人那样享受美丽的人生。以致于不知 道如何适应变化,监狱的“体制化”生活给他们的内心造成了无法摆脱的烙印,所以善良的老布只有通过自杀来解脱,阿瑞也失去了正常的工作。所以我们看到影片 中银行家为什么要办图书馆?为什么让狱友们读书?又为什么冒着肯定被关禁闭的惩罚还要放《费加罗的婚礼》让大家听?原因只有一个: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沉沦 和不羁,怎样的失去生活,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只有充满希望,人生从而变得有意义,从而丰富多彩。

在影片中最坏的人应该是那个给人印象极深的典狱长。这是一个极其贪婪、无耻和阴狠的人。他利用银行家为自己洗黑钱,报花帐和偷逃税。在银行家获悉自己被冤 枉的真相后又突然变卦,并凶狠地残杀了那个想获得新生的知悉真情和年轻人。我想这才是直接导致银行家真正动了逃跑的念头。其实在入狱那天开始,只是一个偶 然的动作让主人公看到了获得自由的机会。当所有美好的希望和合理斗争都被无情地镇压时,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那么只有自由是最后的希望。我们从影片中可 以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人多么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心情和无畏的勇气!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主人公爬出监狱下水道和排泄管后,脱去衣衫,伸出双臂去拥抱风雨的 镜头。那时刻,我窒息了!我哭泣了!一个人为了生存,为了希望,为了自由竟然有如此伟大的力量、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斗志!

影片中我们看到监狱中一样可以建立美好的友谊。只是一句狱中的普通对话,竟成了永远的誓言。两个人的友谊不光是明星的大幅剧照,更有表示心意的可贵的书 籍、石头。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让我们领略到在非凡、艰苦的炼狱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互相鼓励的友情。虽然这看上去不算什么,但因为环境的特殊, 就更让人体会到它的弥足珍贵。影片结尾处,当两个朋友重相聚首,银行家开心的笑容真是让人无比羡慕、无比畅快。因为那笑容的含义充满了天地之间,充满了我 们内心的无限希冀。

《刺激1995》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个人把它作为保留影片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深远主题。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 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 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肖申克的救赎》

     作 者:[美]斯蒂芬·金

   本书是斯蒂芬·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杰出代表作,收入了他的四部中篇小说。其英文版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狂销二十八万册。目前,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三十一种语言,同时创下了收录的四篇小说中有三篇被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影的记录。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曾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的《肖申克的救赎》(又译《刺激一九九五》)。这部小说展现了斯蒂芬·金于擅长的惊悚题材之外的过人功力。书中的另两篇小说《纳粹高徒》与《尸体》拍成电影后也赢得了极佳的口碑。其中《尸体》还被视为斯蒂芬·金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者简介: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为恐怖小说大师的代表。 斯蒂芬·金1947年9月21日出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一贫困家庭。在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毕业后因工资菲薄而走上写作道路。70年代中期声名渐起,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他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当今世界读者最多的美国小说家。 1979年,在他32岁时,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斯蒂芬·金的作品超越于传统的恐怖小说,他不靠具体的意象来获得恐怖效果,而是通过对事件气氛的营造来震慑读者。

 内容节选:

    春天的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

    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

    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在这个快乐小家庭中,我是少数肯痛痛快快承认自己干了什么的人。我犯了谋杀罪。我为大我三岁的太太投保了一笔数目庞大的寿险,然后在她父亲送我们的结婚礼物——一辆雪佛兰轿车的刹车上动了手脚。一切都正如我的计划,只是没料到她在半路上停下来载了邻居太太和她的小儿子,他们正一起下城堡山进城去。结果刹车失灵,车速越来越快,冲过路边树丛,撞上了一座内战纪念雕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