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勇者斗恶龙》系列

  《勇者斗恶龙》不但是JRPG界的元老,也是整个RPG界的元老,系列诞生于1986年,有著名游戏公司ENIX打造,延续至今也是世界史上少有的长寿游戏系列。可以说系列开创了JRPG的格局,在JRPG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其发展的历史就是JRPG发展的缩影,而系列在日本的影响已经深深嵌入了社会文化内部,就如《星球大战》于美国人的关系一样,《勇者斗恶龙》也成为了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DQ系列是一个质朴的,没有太多修饰,也没有《最终幻想》那种丰满的故事和人物,系列更加注重的是游戏本身,是玩家在游玩时所体验到的最真挚最初衷的那种快乐,系列也十分难得的在这些年来无论外界怎样发展依然保持了这份真诚,当然堀井雄二,鸟山明,椙山浩一等人长期单人游戏制作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DQ系列作为早期RPG,在他的身上能看到RPG的鼻祖《创世纪》和《巫术》的影子。可以看出来,游戏第三人称俯视的视角来源于《创世纪》,而第一人称战斗的视角来源于《巫术》系列。当然结合这两种视角的游戏,也就是JRPG的真正元祖并不是DQ系列,而是1984年的《梦幻的心脏》,但毕竟这是一款影响力十分有限的游戏,真正把这种游戏方式发扬光大的还是后来的DQ。英雄大战恶势力救世界的故事模式也自此展开,当然当时的游戏是十分质朴的,玩家通过打怪升级买武器来提升主角,但是当时游戏已经可以活用NPC提供信息来让玩家自己判断推动游戏的能力,这一点十分难得,但我不得不说到了今天有些RPG反而倒退了。2代中则出现了队友系统和可乘坐的交通工具,到了三代更是出现了职业系统,昼夜交替,以及四人战斗的经典模式。而后来则更是在4代中引入了章节,伙伴会通过不同章节而加入游戏。可以说JRPG的经典格局在这里已经基本定型了,而系列也基本奠定了JRPG王者的地位,尽管后来《最终幻想》也后来居上,在海外和日本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却依然无法撼动《勇者斗恶龙》的地位。

  SFC时代,DQ依然平稳的发展,游戏也将职业系统和魔兽收集系统发扬光大。90年代末,《最终幻想》在PS平台发展迅猛,先后推出了3作,对DQ系列也造成了不小的撼动,因此在这期间系列长期偃旗息鼓,直到2000年才推出了《勇者斗恶龙7》,7代中引入了所谓的移民模式是受到了之前ENIX推出的《天地创造》等的影响。虽然DQ在海外声势不高,但是游戏还是在日本取得了410万的销量,远远超过了风光无限地《最终幻想7》.然而之后SQUARE与ENIX的合并在很大程度上却限制了系列的发展。虽然JRPG两大巨头合作看起来很浪漫,但是其实新公司明显有偏向《最终幻想》系列的势头。但是2004年的《勇者斗恶龙8》还是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舒服的3D卡通渲染画面风格,宏大的世界,自由配点的人物养成,增加策略性的蓄力系统,炼金釜合成系统带来的丰富收集要素,JRPG所应具备的优质要素一应俱全,在JRPG游戏史上能够超越本作的游戏想来也是屈指可数。

  但无论如何,SE在进入第七代主机世代后开始彻底的腐坏,开始热衷于重置、移植以开发低成本的各种外传来圈钱。《勇者斗恶龙9》在NDS上诞生也是这个写照,这也是系列正统续作第一次登陆掌机,不管说NDS的机能是否足够,游戏的品质还是值得赞许的,而销量更是刷新了历史记录。2012年《勇者斗恶龙10》则首次以在线游戏形式出现,虽然网络化是游戏大趋势,但两个并不怎么正统的正统续作也让玩家对系列的蔚蓝感到担忧。近年来,SE在各个平台商大肆移植经典游戏已经是有目共睹,而《勇者斗恶龙》系列更是成为了SE移植的重中之重,今天NDS,明天3DS,后天IOS,大后天又是Android,而很多和DQ并没什么关系的游戏也被挂上了DQ的牌子,玩家们不禁要为系列的未来担忧,无节操的挂名和泛滥的移植,移动平台低成本低劣的外传,以及各种掉钱眼里的内购,这恐怕不是玩家们想要看到的JRPG的明天。

每个玩家心中都住着一个英雄 百大JRPG系列盘点-编程知识网

每个玩家心中都住着一个英雄 百大JRPG系列盘点-编程知识网

每个玩家心中都住着一个英雄 百大JRPG系列盘点-编程知识网

每个玩家心中都住着一个英雄 百大JRPG系列盘点-编程知识网

每个玩家心中都住着一个英雄 百大JRPG系列盘点-编程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