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雨禛
PB16060356
一、创新软件与创新游戏
创新软件
软件的创新紧跟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它们共同体现出便捷、互联的特点。在这两个大的特点之上,每款软件有着各自适应时代的创意点。
便捷
共享单车之所以快速风靡于各大城市,其核心驱动来源于共享单车的移动端软件。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实现“便捷”,它们需要快速启动、快速识别、快速支付。这一系列“快速”的流程,将原本看似不可能的共享变成现实。而反观社会背景,正是互联网本身提供了“快速”的途径,正是互联网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催生了人们“快速”的需求。也就是说,这款软件是围绕“快”、“便捷”设计的。这是它领先于之前软件的创新点,虽然听起来很普通,但真正做到了,就是强大。
互联
对于互联,让我拿当今非常火的TIM来作为例子。在QQ、微信已经遍及家家户户的今天,为什么腾讯还要推出收益极低的TIM?要知道,这是一款不带盈利性质的软件。它打着“高效办公、协同工作”的口号,抢着自家QQ的饭碗(指让用户从QQ平台转向TIM平台的高级帐户活动),其居心何在?
依我看,这是腾讯公司内部领导者的高瞻远瞩。即使腾讯不推出TIM,也一定会有其他公司推出类似TIM的移动软件(钉钉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这种软件使得散落于各地的人们能够如同身处一地般交流互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效率跨越空间的界限。QQ虽然在当今仍有很大的用户量,但其核心设计是“短语句通讯”,不是“跨空间协同工作”。而时代的未来需要“跨空间协同工作”,如果腾讯内部不做调整,那么总有一天会有别的公司来抢饭碗。
那么,为什么不在QQ内部加上“协同工作”的功能,使其更加完善呢?
今天的QQ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软件了,甚至可以用臃肿来形容。对用户而言,他们需要一种纯粹与简洁。很多时候,这种界面的简洁比功能的完善更能够抓取用户的心。况且,快节奏生活下,庞大必然导致迟缓,而迟缓是现代软件必须杜绝的弊病。
创新游戏
如果我们仔细关注一下当今游戏的发展趋势,我们会发现,一股新的游戏潮流向我们涌来。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随着碎片化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碎片化游戏也走进我们的生活。那么,游戏的碎片化体现在哪儿,它又为何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呢?
我们来看一下《弓箭手大作战》、《球球大作战》、《贪吃蛇大作战》这三款游戏。它们没有华丽的界面,没有炫酷的操作。然而,它们却能够在万千大作中一下子脱颖而出,其原因何在?我认为,这三款游戏正是适应了“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将移动时代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优势1 极低的思考量,快速进入游戏
现在,很多人都对深度思考感到疲乏。特别是在人们想要放松的时候(比如玩一玩游戏),他们最不想要先读一大堆规则,然后才能进入游戏。最好的选择是,不用思考,直接开始玩,玩着玩着就会了,玩着玩着就称为高手了。而这些游戏正式完美诠释了“零思考量”对于碎片化游戏玩家的重要性。
优势2 满足了网络时代的攀比心理
拿现在很火的《跳一跳》作为例子,我们总是不甘心好友以几分的差距将自己甩在后面,于是努力地去玩。而某些人的努力又会使他们的好友也更加努力的进行游戏,于是游戏一下子火了起来。
优势3 不断变换的新场景,不变的底层规则
如果用户始终在不变的游戏背景下进行游戏,一定会产生视觉疲劳,从而演化成心理疲劳,渐渐地抵制这个游戏。然而,如果场景一直在切换,比如游戏分成很多的小关卡,每个关卡的配色与人物设计都全然一心,给人新游戏的感觉,那么用户就会一直收到吸引。然而,这并不意味这游戏设计者要设计出很多套游戏的规则,用变换规则去寻求改变。恰恰相反,频繁的规则变更只会让用户产生厌恶,认为游戏缺乏一个中心主题。设计者要做的,多套视觉UI的设计,是底层核心不变的前提下视觉效应带来的全新体验,在这个全新的视觉环境下,加入一些新元素、新道具,但千万不要更改游戏的主题。
以上所说的三点,我认为,就是当今快节奏下“小游戏”战胜“大游戏”,“简单游戏”战胜“复杂游戏”的不二宝典。
二、创新之下的不足
在快节奏的时代浪潮之下,不论是创新软件还是创新游戏,寿命都比较短。相比较而言,当下的创新游戏更多地表现出经不起时间考验的缺点,其背后的原因其实和同时代的创新软件一样,那就是,缺乏一个足够强大的团队对软件或是游戏进行长期维护、随时更新。
自然,此处的观点不是一概而论的。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软件或游戏,将稳定可靠作为首要出发点,那么它们就是时间浪潮冲刷后的坚持者。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前面说到的钉钉,还有一个是iOS平台的一款消除游戏《Two Dots》。
然而,绝大部分的软件和游戏的制作团队,只是空有一个好的点子,却没有坚持把这个点子演绎到完美的耐心。很多时候用户并不已开始喜欢他们将来会喜欢的产品,而只有当产品做得足够好以后他们会一下子迷上它。前面所说的几款游戏《贪吃蛇大作战》、《弓箭手大作战》、《球球大作战》,还有很多类似的作品,选了个新颖的方向,却让受众感到后劲乏力。而时间永远是在无情地淘汰不够优秀的作品。点子再好,也会让用户长时间使用后感到疲劳。软件或游戏的架构师若没有及时调整、推陈出新,终将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三、我们如何做得更好
反观我们的团队,想要让他人认可我们的创新,并持久地认可下去,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千万不要让用户感到,使用软件或是玩游戏,在最初是一种负担。第一代产品一定会有很多BUG,那我们就先修复其中的大多数再发布,而决不要将有50%可能性崩溃的产品推出来让用户找BUG。
2.让用户深切感受到本款软件带给他们的便利。
3.适时进行界面UI的调整,给用户全新的体验感。
4.持续开发、长久维护。
四、《创新者》读后感
创新,真有那么神圣?
创新,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词。它的作用在各行各业都在体现。然而,历史上从没有哪个行业,像信息产业那样,让创新(哪怕是虚伪的创新)如此万众瞩目,几乎成了“成功”的代名词。
这一切,只因我们把“创新”过于神圣化了。而如果我们反问其理由,答案藏在信息产业飞黄腾达的发展史中。我们羡慕一夜暴富,而信息产业中永远不缺少一夜暴富的例子。而每当我们寻求那些暴富者的成功经验,除了创新,还是创新。
那么,“创新”本身真有那么神圣?换句话说,难道创新者一定会成功吗?
答案显然时否定的。世界上有那么多创新者,为什么总是只有一个乔布斯,只有一个马云?一旦我们深究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将“创新”去神圣化。过亮的光芒刺瞎了双眼,更何谈仔细的观察分析?
生活,创新最好的孵化器
我们总是只看到成功者的辉煌,而全然忽视其背后的积累过程。正如《构建之法》中讲到,如果牛顿没有日复一日对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思考,即使我们把一卷卷未来的理论文献向他脑袋砸去,也未必会凝结出“万有引力理论”的结晶。
在《创新者》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生活就是创新最好的孵化器。
创新的源泉不应该,也不可能来自拔苗助长式的动员。它更源于创新者的个性及其所处的生活氛围。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创新者们创造的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孤立于生活而存在,而是或多或少地刻上了他们生活的烙印。
——《创新者》引言 《生活,创新最好的孵化器》
文化,信息革命的潜在影响者
只有当一个国家在文化和制度层面有了正确的理解时,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这样的人才会成批出现。
——《创新者》引言 《信息技术的独特之处》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而社会之所以能影响人,就是因为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影响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如此重要,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逆水行舟”与“顺水行舟”,其难度差别可想而知。文化之于信息革命的推动力,正如同一股强大的水流,它可以顺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强有力地推动我们的成功,也可以恶狠狠地阻挠我们,使我们“不进而退”。政府作为文化的引领着,需要积极引导创新的发展,让文化成为一股有益的力量。